第492章 青州兵工廠(2 / 2)

移民需要一定時間,正好山東限租令也才剛剛推行,夏收之後,山東的農民才能享受到限租令給他們帶來的福利,那個時候,山東的財政、糧草物資才能支持方雲打一場解放朝鮮的戰爭。

而在夏收之前,還要把幾個混成旅的裝備,以及督軍府直屬炮兵旅的火炮,騎兵旅戰馬解決。

統一了山東的財政之後,方雲手上寬鬆了很多,戰馬問題不再需要向以前一樣,靠繳獲來解決。從馬商手裏購買馬,一匹上好的戰馬需要四十兩,直接派人到蒙古去購買的話,有三十兩就足夠了。

之前繳獲建奴的戰馬都裝備到第一師和第二師了,直屬騎兵旅的戰馬隻有林黑虎歸建時帶回來的一千五百匹戰馬。

但督軍府直轄騎兵旅的編製是由兩個騎兵團組成,每個騎兵團兩五千人,加上騎兵旅的直屬部隊,總兵力五千五百人,一人雙馬需要一萬一千匹戰馬,所以還欠缺將近一萬匹戰馬。

此外破虜軍規模擴數倍,軍官的坐騎,輜重部隊和炮兵部隊需要的馱馬數量也大增,所以這次方雲準備派人到草原上去購買一萬五千匹戰馬,和五千匹馱馬。

至於火槍和火炮的問題,反倒是簡單了,擴大兵工廠的規模,自然能夠增加產量。

以破虜軍如今的規模,黑龍灣兵工廠的規模已經無法滿足了破虜軍對火槍的需求了,而且黑龍灣的位置比較偏僻,周圍沒有兵工廠生產時所需要的礦產資源,鋼鐵,硝石的原料東需要從其他地方運過來,耗費財力物力不說,還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生產速度。

所以方雲在青州成立一家超大型兵工廠,不僅可同時生產火槍、火炮、手榴彈這些武器,同時還負責生產紮甲等防護裝備。

目前破虜軍裝備盔甲多為棉甲,主要是因為棉甲比較便宜,而且棉甲在防護火器方麵,效果比較明顯,但是破虜軍大仗小仗打了幾十場,基本上碰到過裝備火槍的敵人,當然準備火炮的不算,因為被火炮擊中,穿什麼甲胄都是枉然。

棉甲對弓箭、刀槍這些令兵器的防護能力還略顯不足,所以方雲準備為士兵盔甲更換為紮甲,加強破虜軍的野戰能力。

為了讓青州兵工廠盡快投入了生產,方雲把山東還活躍在民間的火器工匠全部彙集到了青州兵工廠工作,又派人到河南,南北直隸地區招聘火器工匠,就連鐵匠也在招聘範圍內。

此外,方雲還把黑龍灣兵工廠廠長歐陽天調到了青州兵工廠擔任廠長,隨同歐陽天一起到青州兵工廠的還有黑龍灣兵工廠所有的技術骨幹,黑龍灣兵工廠從此之後,隻具備生產火槍的功能。

不僅如此,登州兵工廠,以及其他幾個兵工廠的技術人員都被集中到了青州兵工廠,生成的事情由兵工廠的普通工人完成就行,真正有技術的火器工匠,負責研發和改進火槍火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