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方雲對於攻打朝鮮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朝鮮的存在,除了坑大明,還是坑大明,他們不但無法為大明拖建奴的後腿,反倒是替建奴攻打大明,提供大量的軍需物資。
隻是方雲不在乎,但方雲還得為破虜軍將士們入侵朝鮮找到理由,受儒家思想影響,如果無緣無故入侵他國,總是會被認定為邪惡的一方,最後總是會被正義擊敗的。因此必須是先被別人抽幾個巴掌,才能進行自衛反擊。
這種思想在冷兵器時代,中原王朝憑借龐大的漢人基數和地理優勢還有翻盤的機會。可進入了熱武器時代,和自殺也沒多區別,因為那個時候,人家不再是抽你幾個巴掌了,而是直接一刀結果你,讓你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方雲既然來到了明朝,那就隻能入鄉隨俗了,既然要理由才能攻打朝鮮,那就找一個理由唄,老話說的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於是乎,在山東轟轟烈烈地開始春耕的時候,方雲找來了王永民商議解放朝鮮的計劃。
“督軍,朝鮮國王李倧與我大明較為親近,朝中諸多重臣都對朝鮮寄予厚望,況且朝鮮還是我大明的藩屬國,貿然對朝鮮動手,肯定又免不了成為文官們攻擊的對象。”
王永民摸了摸額頭,頓時感覺一陣頭大,有方雲這樣的長官在,一天的安穩日子都別想過。
限租令在山東引起巨大風波還沒有完全平息呢,方雲又想著要要攻打,不,是解放朝鮮了。
王永民倒不是反對方雲解放朝鮮的計劃,隨著權勢和地位提升,王永米見識越來越廣,知道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從這些年的大明與建奴數次大戰的結果看,王永民也認為有朝鮮和沒有朝鮮根本沒區別。
收編了東江軍部分人馬後,王永民又了解到了李倧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毛文龍初鎮東江時,東江鎮軍事實力上升的非常快,讓李倧感受到了威脅,李倧立刻終止了雙方的合作,下令不允許東江軍過境,還派軍隊攻擊東江軍。
此外,為了不激怒建奴,李倧還限製東江軍在朝鮮境內購買物資,嚴令朝鮮官方不得與東江軍交易。
朝廷的那些大佬寄希望於讓李倧去拖住建奴南下的腳步,卻不知道李倧也巴不得建奴和大明大打出手,最好就是打得兩敗俱傷,他自己好隔山觀虎鬥。
可自己和方雲等人知道不管用啊,朝廷的那些大佬們也未必全都不知道李倧的心思,但是他們還對李倧保佑幻想,希望李倧能傾盡朝鮮國的兵馬,幫助大明牽製建奴,畢竟當年大明為了幫助朝鮮抵抗倭寇,前後出動了二十多萬軍隊。
這個時候方雲如果攻打朝鮮,肯定又會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上。
“隻要下定決心出兵,還用擔心找不到理由嗎!遼南都司那麼大一塊地盤,隻有兩百萬人口,難道你不覺這個人口數太少了嗎!”方雲說道。
王永民愣了愣,不是正討論解放朝鮮嗎,怎麼又扯到遼南都司人口問題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