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軍校第一期總計招生五百人,其中兩百人來自於破虜軍,有士兵也有軍官,但是軍官最高不超過副營長,還有一百個名額被孫元化給占了,他的撫標營也成了半火器化的部隊,所以他專門從撫標營挑選了一百人進入登州軍校學習火器作戰的戰法。
最後兩百人是在登萊兩府招生,不過軍校可不是軍隊,隻要身體素質好就能進,想要進登州軍校,第一道門檻就是必須要能讀能寫。
盡管提高了入學門檻,方雲也不擔心招不到學員,這年頭雖然讀書人少,但也不是沒有,山東布政使司每三年參加高考(鄉試)的生員就有一萬多人,其中能夠中舉的還不足五百人,錄取率還不到百分之五,去除複讀的生員外,差不多有一萬人要麵臨畢業即失業的痛苦人生轉折點。
而且這還是已經過了院試的生員(秀才),在此之前,殘酷的縣試、府試和院試已經淘汰了大概八萬到十萬沒能考中秀才的學生。
如果說秀才還多少有點的地位,還能鄙視軍校生的話,那這些連秀才都沒中的書生,地位比農民也高不到哪裏去,對於這部分讀書人來說,登州軍校可以說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了。
首先軍校的待遇好,隻要能進軍校,食宿全包,每個月還有二兩銀子的津貼領;第二,畢業包分工作,不像他們走科舉之路,畢業就失業了;最後,還能當官,也算是圓了這些讀書人的當官夢,雖然從文官變成了武官,但武官也是官啊!
盡管登萊兩府的位置比較偏,文盲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但是常年累計下來,也有三四萬沒能考中秀才的讀書人,軍校隻錄取兩百人,典型的狼多肉少,怎麼可能會招不到人。
再說不是還有那些已經和方雲站在同一條船上的商人子弟。
商人子弟,條件自然不用說了,即便是小商販,也供得起家中的子弟去讀書,所以商人這個群體文盲率無限接近於零。
平常都是商人打破腦袋也要想辦法讓自己子弟當上官,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眼前,他們會放過這種送上門的來機會嗎。
“大人,分給孫大人的名額是不是太多了,商人加上軍官子弟報考軍校的人數已經達到一百多人,到現在為止,麵向社會招生的名額已經還不到四十人。”軍校招生總辦江啟向方雲訴苦道。
麵向社會招生,這是方雲自己提出來的,久經官場的江啟明白方雲這樣做的意思。既能發掘更多的軍事人才,有能避免破虜軍被軍隊中的高層所壟斷了。
就像這次,聽到軍校開始招生之後,軍中各級將領都推薦了自己的叔伯兄弟前來報考了,就連遠在青州府第一旅,也都不甘寂寞。
這一點也是方雲沒有料到的,所以方雲現在也很是頭疼。
雖然破虜軍的軍官大多都是苦出,軍職越高,出身就越低,而且參軍前基本上沒有成家,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兄弟之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所以他們在自己家發跡之後,就開始大力支持家中的兄弟子侄讀書認字。
而且他們自己就是軍官出身,心裏對軍官一點也不排斥,所以知道登州軍校開始招生後,就立刻推薦自己的家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