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朝的登州府基本上是繼承明朝時期登州原有地盤,雖然登州府大部分土地不適合開發為耕地,但是土地麵積擺在那裏,如果下本錢去開墾的話,能夠開墾出來的耕地至少是千萬級別的。
可實際上被開墾出來的土地還不足五百萬畝,這些土地之中,由於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至少有兩成的土地又重新淪為荒地,剩下也大部分都掌握在的地主大戶手裏,百姓手裏的土地也不會超過一百萬畝。
登州府兩百多萬人口,真正的有錢人大戶人家能有多少,最多也就百分之一。可就是這百分之一的人口,掌握的至少六成的土地,兩成被拋荒,剩下百分九十九的人口,就隻有不到一百萬土地,人均土地還不足0.5畝。而且就這麼點土地,每年還都在不停地被拋荒。
明朝可不是後世,登州這邊一畝地收成好的時候也就產一石糧,還要給官府交各稅,要不是還能租種地主的土地,登州府至少有一半的百姓要淪為流民。
方雲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被荒廢的那近百萬畝土地重新利用起來,再加上因為這次孔有德叛亂繳獲的一百多萬畝土地,方雲手裏的土地就超過兩百萬畝,而且方雲還可以不斷的開墾新的荒地。
隻要他不直接對登州府的地主大戶,官紳,士商直接下手,隻是在各縣開墾荒地的話,孫元化不僅不會反對,還會大力支持。
到時候,手握大量土地方雲就能像在文登縣一樣,一邊安置那些無地的流民,一邊和地主大戶爭奪佃戶,這樣一方麵能夠非暴力的辦法把登州府的地租降下去,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另一方麵就是能為方雲儲備大量的糧食。
反正新開墾的荒地三年之內都不用向朝廷交稅,而三年以後,登州府早就成了方雲的地盤了,所以方雲也不擔心這樣做是在給朝廷打短工。
如果按照開墾五百萬畝荒地來計算的話,就算方雲隻收兩成的租,一畝隻產一石糧,一年下來,方雲就能收獲兩百萬石,而且百姓事手裏還會有大量的糧食,這樣以後方雲打算開始向外擴張的時,就不用擔心糧食不夠用了。
這還隻是登州府,還有一個萊州府呢,雖然萊州府的麵積沒登州府這麼大,治下縣也沒有登州府這多,但是萊州府土地卻被登州府更適合耕種,總體比下來,也不會比登州府差多少。
當然開墾五百萬畝荒地即便是方雲也吃不消,所以這次開墾荒地,不可能像之前在文登縣一樣,一次性全部幹完,不過稅務司在各縣都開張了,這減輕了方雲不少的眼裏,否則光靠方雲做生意去賺這筆開荒的錢,沒有幾年的時間都搞不定。
牟平縣稅務司一個月大概能為方雲提供兩萬兩的商稅,不過牟平縣比較特殊,它是知州衙門和知府衙門都在縣裏辦公,達官貴族比較多,登州府和牟平一樣性質縣還有一個是蓬萊縣,其他各縣就差很多,基本上都在一萬兩左右。
唯一例外的是文登縣了,文登縣作為方雲經營長達半年的老巢,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了,雖然大商人不多,就幾個和方雲關係還不錯的商人,但是中小階級的商人卻像是雨後春筍一般暴增。
另外文登縣與威海衛接壤,經常會有海商過往,所以文登縣現在的商稅就已經超過了牟平縣,而且文登縣的大小商人已經把生意做出了到其他縣,後勁可比牟平縣大多了。
“大人,如果在加上正在大力發展的登州城,八個縣的稅務司,威海衛海關,以及人口暴增的成山衛,我們每個月能征收到的商稅大概有十五萬兩。
不過破虜軍的軍費,每個月就需要十萬兩,剩下的五萬兩,還要拿出兩萬兩給巡撫他們和稅務司以及巡檢司人員,所以能夠用來開荒的也就隻有三萬兩。”
王永民激動地說道,開墾五百萬畝荒地,這在大明都是前所未有的工程,真要是在他手上完成,一下就能解決登州府兩百多萬百姓的生計問題,這樣的政績足以讓他的名聲直追登萊曆史上最出名的巡撫袁可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