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突圍?(2 / 2)

所以兩人聽到方雲說要留在城內和孔有德打到底的時候,不由得麵麵相覷,別看張可大現在手裏還有近三千兵馬,但是這三千人隻有不到五百人是他原來的鎮標營,剩下的都是他一路收攏的潰退下來敗兵。

這三千兵馬雖然都受過正規訓練,可是從叛軍打到登州城開始,官軍這一邊不是打敗仗,就是自己人反戈,特別是在短短三天的時間裏,就被叛軍把登州城給攻陷了。

一連串的重大打擊使得登州城守軍的士氣幾乎為零,如果說叛軍是烏合之眾,他們心中恐怕連烏合之眾都不如了。

隻是張可大卻沒有要向方雲解釋的意思,而是把目光投向孫元化,那意思就是,一切都有您老人家來做主了。

張可大會有這個反應,一來方雲是孫元化的部下,就算他解釋,如果方雲不聽也沒用,二來張可大也不想自己征戰沙場一輩子,都快臨了了,卻被方雲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將看扁了。

再者張可大心裏對孫元化,餘大成這兩為封疆大吏也剖有怨言,叛軍能發展到如今這個規模,和這兩位巡撫大人的綏靖政策是脫不了幹係的。

隻可惜自己雖然身為登萊總兵,還是五軍都督府正一品的右都督,在武官中,已經是是最頂尖那一批人了,可實際權利卻還比不上以正四品右僉都禦史身份擔任登萊巡撫的孫元化。

所以現在張可大幹脆懶得說了,孫元化留下來打,他就留下來打,孫元化要突圍,那自己就突圍。左右不過是搭上這條老命,方雲這個是有十幾歲的年輕小將都不怕,他這個半截身子入了土的老將就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孫元化也知道張可大對自己不滿,不過這件事的確是自己理虧,本來人家張可大馬上就要去南京赴職,結果卻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張可大的鎮標營差點全軍覆沒,甚至如果不是方雲來得及時,張可大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了。

張可大不說話,孫元化就隻能自己接下來方雲的話,雖然有些難以啟齒,但孫元化幹咳了一聲後還是道:“方雲你初來乍到,有些情況你可能不太清楚,叛軍中新兵雖多,但卻士氣高漲,戰力比之朝廷精銳之軍絲毫不差。

而我軍中,除了你帶來的那千餘騎兵外,張總兵麾下的三千餘人,大多都是之前收攏的潰兵,士氣低迷,戰力堪憂。

而且城內叛軍兵力是我們的數倍,留在城內和叛軍作戰,風險極大,你有把握嗎?”

孫元化其實想說留在城裏恐怕是凶多吉少,不過這個說的話難免會讓方雲認為是自己貪生怕死,不敢留下來和叛軍作戰。

如果在平時,他當然不需要在意方雲這個小小的指揮僉事的想法,可現在他不是需要方雲保護他突圍嗎,另外以後平叛也需要方雲麾下的軍隊出力,再加上方雲是第一支趕到登州救援他的朝廷軍隊,孫元化對方雲的印象還不錯,所以孫元化才會向方雲解釋一番。

城裏的情況已經向方雲說清楚了,破虜軍雖然戰力不俗,可進城的破虜軍還不到兩千人,不可能打敗二十倍餘自己的叛軍,到底要怎麼做,孫元化打算讓方雲自己掂量。

孫元化這麼一說,方雲頓時恍然大悟,自己光想著人數上的差距了,卻把士兵士氣這一茬給忽略了。

孫元化說的很有道理,叛軍士兵就是素質再差,在一連串的勝利刺激下,病貓也能變成老虎。官軍雖然接受了正規訓練,可明末的環境就那樣,隻要不是家丁部隊,正規軍在怎麼訓練也就比農民軍強那麼一星半點,在經曆了一係列的慘敗之後,他們戰力比不上那些剛入伍的叛軍新兵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