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除了官僚之外,還有很多地主的土地是通過代代省吃儉用買下來的,有可能他們的祖先原來也是普通的農民,也有不少佃農,是因為好吃懶做,或者是吃喝嫖賭才把家裏的土地敗光了。
另外,各縣地主鄉紳,也是稅務司主要的客戶,也隻有地主鄉紳才有能力繳納商業稅,指望農民交商業稅,稅務司就得關門了。如果把地主們都打倒了,那不成一次性的買賣了嗎。
如果是方雲是土匪或者流民軍,可能會考慮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可方雲的目的是長期有效統治文登縣,如果把雞殺了,到時候讓誰去下蛋。
不過不派破虜軍去鎮壓地主,不代表方雲就允許他們繼續收五成的佃租。方雲不會去管文登縣地主們的土地是怎麼來的,也不在意他們是好地主還是壞地主,但隻要文登縣成了他的地盤,就不可能允許超過兩成的佃租的地主繼續存在。
而針對地主不願意降租的問題,方雲決定和地主打一場土地戰,地主不願意降租,主要還是因為佃農沒有土地種就活不下去,所以隻要讓農民有土地可耕種,就由不得地主不降租了。
方雲的規劃還是和威海衛一樣,凡是他治下的普通百姓每人五畝地,根據王永民的彙報,如果按照二十五萬人來說,整個文登縣就需要一百二十五萬畝。
除去已經被開墾的土地外,還有五萬公頃也就是七十五萬畝荒地可以供自己開墾,開墾一畝地的成本價大概需要0.5銀子,一公頃地就是7.5兩,這就意味著方雲要投入三十七萬兩銀子去開墾剩下的七十五萬畝荒地。
哪怕是以方雲的身價,這個數字也足夠讓他顫抖了,真要湊出三十七萬兩銀子,方雲也必須要砸鍋賣鐵了。
好在這並不一定需要那真金白銀,開墾最大的消耗還是糧食,而方雲手裏的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糧食了,再者這些銀子也不是一次性就要全部拿出去,就算是二十萬人一起參加開荒行動,一天有一千六百石糧食就夠了。
有了這七十五萬畝之後,再加上還在百姓手裏的土地也有近十萬畝,方雲能運作的土地就有八十五萬畝了,二十五萬百姓就是十七萬被安置了。
而這十七萬的百姓必然是從地主那裏搶來的佃戶,一下子少了這麼多佃戶,那地主的土地可就沒人種了,如果地主還不肯降低地租的話,方雲還可以從剩下的佃戶裏麵,征召五千士兵,五千士兵可不是僅僅是代表五千人,而是五千戶,兩三萬人。
甚至方雲還可以建一個大型作坊,破虜軍現在的規模這麼大了,軍服軍被軍襪這些都需要專門的工人來生產了,還有紡織作坊這類都是必須要有的,而這些作坊也能容納幾千戶,如果有必要,方雲可以讓文登縣所有地主名下一個佃戶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