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關鍵是方雲就給了王永民五千兩銀子啊,如果這五千兩銀子是給他一個人的,肯定是一筆巨款。可是如果分攤到以及招收的近三千的流民身上,每人能夠得到的銀子還不到二兩,所以王永民不得不精打細算的過著日子。
招募佃戶和貧農去開荒的事情,他也就隻敢想想而已。
“隻要能行就可以,大概要多少銀子,你給我準數!”
雖然方雲離‘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這種級別的土豪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花錢雇傭一些佃戶和農民還是沒有問題的。
王永民捋了捋頭緒,說道:“開荒是重體力活,招募一個精壯的佃戶,至少也得一石半糧食一個月的月錢。如果招募二千人的話,大概四十天就能完成開荒任務,不過光糧食就要多出三千石糧食,在加上相應耕牛數量以及其農用品,至少要多花五千兩銀子。”
“五千兩就五千兩,這五千兩都由我來出,就算特別經費了,不過這十一萬畝地,你要給我留出五萬畝來,這五萬畝地我要當成軍田,平分給破虜軍近千將士。”
五千兩銀子對方雲來說完全可以接受,而且這五千兩中,隻有那三千石糧食是一次性的買賣,折合成銀子也就一千五百兩左右,其他像耕牛,農具這些東西以後也都用的著。
不過這批十多萬畝土地開墾出來之後,方雲準備正式給破虜軍的戰士授田,這個計劃已經在方雲的腦海裏醞釀快一個月了,隻是一直苦於土地不足的原因,不得不一直往後拖。
不過這件事方雲從來都沒有對外人提起過,就連方大山他都沒說,就是擔心有人說漏嘴,到時候要是沒有土地分給士兵,肯定會動搖軍心,所以沒有人知道方雲有這個計劃。
現在有了足夠的荒地,方雲不準備再拖下去了,早一天將土地分給破虜軍的戰士,就能早一天凝固軍心,而且有了軍田之後,破虜軍的戰士們就不在隻是單純為他方雲賣命了,在戰場上努力殺敵,更多的是為了保住他們自己土地和財富。
有恒產者有恒心,破虜軍的戰士如果都有這個思想,破虜軍的戰鬥力必然很可觀。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僅體現在進攻能力上麵,還要經得起打擊,它所能承受的傷亡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如果把軍隊進攻力看成部隊的剛性,傷亡率就是部隊韌性,所謂過剛易折,隻有剛柔兼濟,才能建設處一支強大的軍隊。
而軍隊的進攻力其實相對而言更好培養,隻要為他們提供精良的武器,配以充足的訓練就行,但是韌性的培養就隻能考信念了。
比如抗戰時期,日軍的士兵由於長期接受軍國主義教育,進攻的欲望非常強,再加上近代化的裝備,使得日軍每個師團的進攻力都非常強大。
而當時中國軍隊裝備差,士兵多數都是靠抓壯丁,單純論軍隊的進攻能力與日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中國軍隊卻都能同仇敵愾、上下一心,所能夠承受的傷亡率讓世界震驚,很多部隊甚至能夠戰至最後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