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情感教育(1 / 1)

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情感教育

教學在線

作者:李淑霞 孟慶林

前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隻能培養出偽君子。”列寧也曾說過:“如果沒有人類的情感,那麼過去、現在、將來都永遠不能尋到人類的真理,人類的情感是尋求人類真理的強大動力。很難設想,一個感情冷漠者能為社會利益、為真理無私地奉獻。”目前,教育的缺陷、社會的需求,非常清晰地指明了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作為課堂教育的核心課程——語文學科,對於學生的情感教育,承擔著不可推卸的重任。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材注重選取我們民族在長期發展中積澱下來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意蘊的人文作品。可以說,一本好的語文教材集文學、思想、藝術等方麵於一體,是學生進步的精神食糧。語文正是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著人的品性,撥動著人的心弦。因此,在多種思想滲透、對比、鑒別,特別是在老師的正確評判引導下,語文課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價值觀、創新精神以及實際處事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積極的作用。

一、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可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字、詞、句到段、篇、章,從字母、拚音到漢字、文學,語文教學把學生一步步引向知識的殿堂,使學生一步步掌握科學知識,了解大千世界,認識社會人生。

二、感悟愛,懂得珍惜,完善學生的品德

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古今中外的文學名篇,傳統的民族文化精華,當代的民族文化精粹,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皆有所容。賞析這些文學名篇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心靈洗禮的過程。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就在無數讀者的心中蕩起了母愛的漣漪,給學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正是在語文這個大課堂上,讓學生學會了要做一個充滿愛的品德高尚的人!

三、促進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在語文課堂中,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通過老師精辟獨到的分析,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學生懂得了善良、寬容、理解。而那些豐富多彩、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例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朗讀演講、課外實踐等,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語文課堂上那一句句震撼心靈的經典名言和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永遠指引著學生做人的方向。

四、感悟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文內容從文學角度講,幾乎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學特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若能與美育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其作用,定能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語言美是教材中美學因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從而欣賞文章的語言美。藝術美是作者運用眾多修辭所追求的目標,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情感美永遠是文學作品追求的主導。飽含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誘導學生豐富的情感,把學生帶入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獲得力量,學會成長,有利於學生社會化的發展

現在的很多學生,物質條件優越,很少經受挫折和困難,沒有目標,沒有信仰,對社會缺乏全麵、正確、真實的了解,這樣的一代,一旦步入複雜的社會很難在社會上獲得良性的發展。語文教材中各類文學作品的學習,以及“大語文”文化氛圍的熏陶,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能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地摸索、領悟,獲得成長。日本作家栗良平先生的《一碗清湯蕎麥麵》感人至深,讓我們獲得了麵對困難的無窮力量,意識到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隨時充滿了變數,但重要的是,當我們身處困境時,我們要能以正麵、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融入社會中。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隻有充分利用語文課堂的優勢,使學生在身心愉悅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認識自身,了解社會,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武邑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