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人和事
人物·真名士自風流
作者:丁振宇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當時,日軍隻有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關內關外有二十六萬,十對一的比例,一人一腳也把小日本給毆死了,但蔣介石聲稱:“現在我們整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生命,可以說都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沒有辦法可以自由活動一點……日本要你幾時死,就可以幾時死。”
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三省。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領東北軍撤到了關內。吳佩孚到北京,張學良去車站接他,結果吳佩孚一見到張學良就破口大罵:“為什麼不打日本鬼子!”張學良低著頭說:“打不過。”吳佩孚說:“幾十萬人打不過幾萬人,十幾萬人撒泡尿也能把他們衝回去嘍!”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他的親信大唱“抗日三天亡國論”。蔣說:“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訓練不如人,機器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拿什麼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蔣委員長沒自信,下麵的何應欽也是軟蛋。何應欽說:“日本有多少煙囪,日本人有多少工廠,我們如何能比,不抵抗還可支持幾天。”
1932年1月28日,日本進攻上海,淞滬抗戰展開。有人問:“為什麼不計劃調兵援滬?”軍政部回答是:“這次戰爭隻是外交問題,‘剿赤’部隊不能調用,跟割肉補洞是一樣的,否則後果嚴重。”致使十九路軍連手榴彈都不夠使用,一些部隊隻好用罐頭盒趕製的“土炸彈”來禦敵。蔣光鼐、蔡廷鍇還被說是“強出風頭”。
1933年3月12日,第二十九軍用大刀砍得日本人屁滾尿流,取得了喜峰口抗戰的勝利。一時間全國振奮,喊出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口號,報紙爭相報道。當時桂係黃紹竑很有意見,說:“你們不去宣傳正規軍的新式武器,吹噓大刀隊幹什麼?”報社說:“正規軍吹不起來,隻有吹大刀隊了!”
蔣介石不顧日軍的瘋狂進攻,卻一直要進行“剿共大業”。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200多架飛機,采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陳濟棠拒絕蔣介石調兵到江西“剿共”,他說:“不但日本人占了北平,就是日本人占了南京,我也不肯調兵去江西‘剿共’。”
1935年,何香凝曾經把一個裙子寄給了蔣介石,並附上一首詩想喚醒蔣介石積極抗戰。這首詩的題目是《為中日戰爭贈蔣介石及中國軍人以女服有感而作》,內容是:“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可惜蔣介石還是沒能積極抗戰。
1936年“西安事變”之前,日本華北侵華部隊傾巢出動,對北平虎視眈眈。國人們呼籲“華北之大,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官員可聽不見這些,即使聽見了也當作沒聽見,厚著臉皮說:“你們捐款獻飛機吧,正好給委員長過50大壽!”美其名曰“祝壽抗日”。可惜老蔣心裏隻有消滅共產黨,哪有這心思。
張學良多次勸蔣介石抗日,可惜沒效果。1936年12月7日張學良再次勸蔣介石:“別再‘攘外必先安內’了好不好!”蔣介石頭已經憋到了冬瓜大,使出了降龍十八掌隻是沒把桌子拍爛:“你個小毛孩子被人家共產黨忽悠了還不知道!你求我,求我也沒用,就是打死我,我也不能停止‘剿共’。”兩個人在屋子裏幹了一架,不歡而散。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了,張學良的士兵衝到了蔣介石在西安的住所,蔣介石逃跑了,於是大家在山上搜尋蔣介石的蹤跡。士兵搜索到了一個大石頭旁,見洞裏蜷伏著一個人,便喊道:“是不是委員長?趕快出來,不出來就開槍了!”裏麵連忙回答:“我是委員長,你們不要開槍,不要開槍!”隨後鑽了出來,被抓了回去。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騎虎難下,邀請周恩來來解困。他說:“周恩來來了,一切就有辦法了。”張學良與周恩來一見麵,說:“美髯公,你的長胡須怎麼不見了?”“剪掉了。”周恩來爽朗地回答。“那樣長的胡須,剪掉了太可惜了。”張學良不無惋惜地說。“值得,值得,隻要能抗日,胡子無所謂!”周恩來答道。
“九·一八”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很消極,中國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國運動的浪潮。1936年5月13日,救國會七君子被逮捕,蘇州地方法院審判沈鈞儒。法官問:“你們主張抗日救國,難道不知道抗日救國是共產黨的主張嗎?”沈鈞儒說:“全國人民都知道抗日,共產黨也知道抗日,你們怎麼就不知道呢?”法官啞巴了,說不出話來。
1937年7月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講話,號召大家堅決抵抗日軍侵略。他在演講上說:“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絕境,隻要還是有點人格的民族,都會反抗。讓我們背水一戰,堅決不放棄一寸土地,一寸主權,抱著勇敢無畏的態度,英勇抗敵……”台下一個東北軍的將領說:“您老早往哪去了?”蔣介石很是尷尬。
蔣介石雖發表“廬山講話”抗日,但人們都知道他之前是什麼嘴臉。胡健諷刺蔣介石:“溽暑匡盧盛會開,八方名士溯江來。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陳詞又一回。”胡適回複說:“哪有貓兒不叫春?哪有蟬兒不鳴夏?哪有蛤蟆不夜鳴?哪有先生不說話?”蔣介石看到後也笑了。
1936年,傅作義奇襲百靈廟,此次戰役震驚中外,全國軍民無不揚眉吐氣、歡欣鼓舞。湯恩伯也派一個主力團前去助陣,為了表現軍容,特地給每人發料子馬褲一條。到了戰區仗早打完了,前線晉綏軍穿的都是土布衣服,生活條件很差。忽然見到這麼一支軍隊開過來,不禁感歎,是軍中的“牛褲團”啊。
“淞滬會戰”中高誌航為中國擊落了首架日本飛機,之後又擊落了好幾架敵機。高誌航腿曾經受過傷,有點瘸,所以又叫“高瘸子飛行員”。日本空軍大佐三輪寬覺得日軍很丟人,發出話來要跟高誌航一決高下,結果三輪寬在山西忻縣被高誌航打了個稀巴爛。飛機墜落之前,三輪寬安慰自己說:“不是我沒用,是他媽的飛機沒用啊。”
“淞滬會戰”中,原有的二線國防工事沒能得到利用。戰略撤退時,多數工事則大門緊鎖,找不到鑰匙。打電話到統帥部,錢大鈞急得跟螞蟻一樣,匆忙找工兵指揮;蔣介石聞訊,氣得罵娘,原來是保存鑰匙的地方官員和民團早已逃跑了。為修築國防工事花了幾百萬國防經費,就這樣白白打水漂了。
孫元良將軍是個神話大師,所以說起話來也是相當神話。孫元良曾生動地評價“淞滬會戰”:“國軍雖然人多,但卻不能實行包夾戰術,反而使用了車輪戰。好比《封神演義》裏眾神仙攻打黃河陣,都是單挑著進去,結果吃了混元金鬥的虧,被先後削去了頂上三花。上海也是這樣,一支軍隊不行了再派另一支新的頂上去。”
1938年,“武漢會戰”中,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第二十五師第一四九團團長劉世懋見日寇來勢洶洶,隨即奮勇拔出手槍,往自己左腿就是一槍,到漢口住院去了。傷好之後,仗也打得差不多了,劉團長風風光光地又粉墨登場,以關麟征軍長老鄉自居,回到五十二軍軍中任職,還升了個旅長。
1938年春,“台兒莊戰役”打響。戰役相當激烈,一時間血肉橫飛。在最激烈的時候,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對師長池峰城說:“士兵打完了,你他媽的就給老子填進去!你小子掛了,老子他媽的就來再往裏填!”將士含淚作戰,戰役中數萬華夏英雄兒女為國捐軀,中華兒女終於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重創了日軍。
日寇瘋狂進犯,中華兒女也不是孬種。有記者見到一個軍人自願去河北組織遊擊隊,說中國一定會勝利的。記者問:“那中國勝利後,你打算做些什麼?”軍人連想都沒想,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軍人大多都會死的。”記者一時感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看著軍人堅毅的背影淚水啪嗒啪嗒往下掉。
1938年,日本鬼子從大亞灣登陸,進犯廣東。省長吳鐵城、廣州市長曾養甫、戰區司令餘漢謀三個高官跟老鼠見了貓一樣跑得比誰都快,導致廣州淪陷。香港報紙很憤慨,把這三個大老鼠的名字寫成了標題《餘漢無謀吳鐵失城曾養離甫》,將他們的嘴臉刻畫無遺,有漢奸還唾了一口:“我啐,連我都不如。”
坑爹的國防委員會。抗日戰爭期間,董必武在重慶和一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秘書聊天。秘書說:“最近有什麼關於抗戰的事你知道不知道?”董必武說:“你是國防委員會的,你不知道誰知道!”秘書麵露無奈,說:“哎,你是不知道,我們國防委員會什麼都管,就是不管國防……”
國民政府也搞假宣傳,山寨貨。國民政府為了宣揚戰功,帶領外國記者參觀前線陣地,記者熱情高漲。等來到“陣地”,眺望日軍的大炮,聽“導遊”的澎湃演講,好奇一直沒見到日軍俘虜。幾次參觀下來,大家都乏味了,直到有一天,一個記者看到戰利品中一個頭盔很眼熟,仔細一看,上麵還有自己在參觀上一個前線陣地時刻下的字。
魏德邁在抗日期間,是蔣介石的參謀長。他認為那些高官天天大魚大肉,應該給士兵吃得好一點。最少也要給他們點肉吃,好有力氣抗日。何應欽說:“中國人從小不吃肉,給他們吃飽就行了。”俞飛鵬也說:“給他們補給鮮肉,那多困難啊!”魏德邁很氣憤,說道:“那你們就把肉留著給日本人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