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易峰 何炅從你的青春裏路過(1 / 3)

李易峰 何炅從你的青春裏路過

封麵故事

作者:張大海 張大海 李茹涵 陳丹霞

李易峰:被時代召喚出的小鮮肉

采訪李易峰之前,我們在網上跟他的粉絲征集了一些問題,其中有個姑娘說,“不用問他問題,就幫我轉達一句話就好:‘哥哥你隻管做好自己、好好生活、好好演戲、以後都不需要跟蜜蜂說謝謝,我們隻要你好好的我們就好好的。’”我問他,你想對這位粉絲說點什麼?你已經不能說謝謝了。李易峰說,那就什麼都不說了吧。就少說話,多做事。

這個回答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不過之前也有粉絲給我們打過預防針——一個粉絲曾跟我說起李易峰最讓她感動的一件事:幾年前,李易峰還不紅的時候,有一年粉絲在上海給他過生日。“他不是太會說甜言蜜語的人,他會用做事情來表達,來說我真的心裏有你們。那次生日會上他就說了一句話:我會努力,我一定會給你們長臉。”

現在,李易峰實現了他當初在生日會上的諾言。

一個早就準備好了的人

李易峰的顏,好得無可爭議。

除了小的時候,被相貌標致的爸媽抱出去會被人質疑是不是親生的之外,李易峰就沒被人說過“醜”。在出道之前,他就已經被人叫了很多年的“校草”,還有人在運動會上拍他的照片,然後製成光盤出售,“十塊錢還是八塊錢之類的吧,做得不比現在的應援物差啊。”

說到為什麼會找李易峰來主演《梔子花開》的時候,何炅羅列了一堆李易峰的優點。“我對他的信心和了解——包括他的表演、私底下的為人、學習的能力、認真的態度,讓我在還沒有劇本的時候,‘梔子花開’隻有這四個字的時候就定了李易峰。”跟著何炅又補充了一句,“當然還有這張臉了。如果不是這張臉,你不會看到後麵的優點。”

笑話並不代表它不是事實。

在這張臉的下麵,你會看到一個非典型暖男。

盡管他的微博個人說明裏寫著:“拽而不狂,拽而有禮”,但是他堅持這是很暖的一句話。

粉絲們同意他的一切說法。

一位李易峰的粉絲說,她最初喜歡上李易峰,就是因為他的暖。這位粉絲羅列了李易峰在微博上跟其好友的各種互動——他不隻是默默點讚黨,還會在好友的每一個生日送上生日祝福,而且不要求對方跟他以同樣的頻次互動。

實際上,李易峰的暖還要更高端一點。

粉絲們對李易峰接受采訪時常常讓記者無計可施津津樂道。關於李易峰的那些神回複和金句,也在網上廣為流傳。但是這真的應該被理解成一個又一個李易峰力壓娛記的故事嗎?真相是那些記者得到了他們最想要的標題和內容。

宣傳《梔子花開》的時候,有人問他,何炅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他說,何炅是一個身高不太高的導演。聽上去把人黑得一塌糊塗,然而我們拍攝雜誌封麵那天,何炅站在背景黑板上的漫畫前笑罵說,你們誰畫的漫畫,怎麼高矮這麼合適?這時候你就可以確認,他其實挑了一個當事人根本不在意的地方來黑。

製造新聞,讓每個人都能交差,又不會傷及無辜,暖得相當高級。

他很努力。

李易峰讀書的時候學的不是表演專業,也沒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發現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可能向演戲方向傾斜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方式磨煉演技。

他把優秀的電影作為學習的藍本,模仿那些偉大的演員們經典的演繹方式。比如《真愛至上》裏有一場安德魯·林肯(熱門美劇《行屍走肉》主演)和凱拉·奈特莉之間的對手戲,“很細膩。我就會在家裏去感受一下那種細膩的處理的方法。”

他也喜歡直接發問。有一次在一個聚會上遇到導演高群書,來不及客氣,李易峰就問高群書“怎樣才能演好一個角色?”高群書空對空地回答說:“把你心裏的感覺表達出來就行,不要想得那麼複雜。其實演戲很簡單,你怎麼想就怎麼演。”高群書給的答案,其實最多能起到給一個表演新丁解壓的作用,等到李易峰要在《真愛謊言》裏扮演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時候,指導意義就不大了。於是李易峰在開機前追著《真愛謊言》的導演問,我這角色的病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病到什麼程度、生活能不能自理?

很多李易峰的粉絲都認為他在《真愛謊言》中表現出的,就是傳說中的演技。“他讓我們看到了他不隻是一個歌手,真的是演進去了。”

何炅在《梔子花開》的片場也吃了勤學好問的李易峰的苦頭。“他每一場戲都要問為什麼,每一場戲都要跟我說,有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案?每天早上我最怕就是李易峰坐在我旁邊咳一下,導演,聊聊戲唄,我說好好。他說這裏那裏,我說對對對,怎麼樣怎麼樣,要麼我說服他,要麼就是他說服我。”有一場李易峰和李玟的對手戲,一大早,李易峰拿著劇本找何炅,說台詞的邏輯不對,討論了一通之後,何炅要付出的代價是改劇本,李易峰要付出的代價是重新背台詞。“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嘛。”何炅抱怨。

2014年的《古劍奇譚》讓出道多年的李易峰爆紅。“我覺得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吧。”李易峰這樣解釋自己走紅的原因。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更複雜。

明星迭代式生長

李開複說,中國企業家所擅長的是“迭代式創新”,他們會以某種現有的模型或想法為基礎,然後針對中國市場加以改進。這個論斷放到中國的偶像明星身上也同樣成立——他們師從港台風或者日韓範兒,然後取而代之。根植於大陸本土文化而誕生的“偶像”,也許隻有中年F4葛優、陳道明、張國立、陳寶國等人,而且如果你敢當麵稱他們為“偶像”,也許要事先做好被教育的準備。

以李易峰為代表的這一代的小鮮肉們,很多都是韓式偶像中國本土化後的結果。2014年《來自星星的你》和都教授在中國大陸的走紅,帶給人一種十幾年來韓流從未退潮的錯覺。實際上,最近幾年韓國明星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一直在衰退。按照三星經濟研究院的調查,這個衰退的過程開始於2006年,2009年有過一次短暫的複蘇,然後繼續衰退。

韓流漸退,留下的是完善的偶像製造流程、審美潮流和亟須填補的市場。吳亦凡、鹿晗歸國之前就是韓國偶像組合成員,一直在國內發展的李易峰走的也是韓範兒審美路線——他的造型完全交給韓國團隊打理。連電影《梔子花開》中的形象亦是如此,“他要有韓文的劇本給他的造型團隊,我要翻給他們。”何炅說。

一位曾與某小鮮肉合作過的經紀人說,小鮮肉們的經紀人的工作方式也是偏韓式的,更多的是貫徹經紀公司的意誌;就連粉絲都跟韓流學到了足夠的經驗,他們采取會員製,有統一的稱呼,組織精密,鬥誌昂揚,不放鬆每一個細節,甚至有獨家的應援色——應援,這個中國古已有之的詞彙在此處的意思和用法也同樣來自韓流。

女性粉絲的崛起

在“小鮮肉”的時代,粉絲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強大。微博上有四大粉絲勢力:李易峰的女友、王思聰的老婆、TFBOYS的媽和韓寒的女婿。從性別對比來看,女性粉絲的數量已經占據了四分之三。然而從“小鮮肉”這個稱呼來看,如今女性粉絲的力量,絕不僅僅是在數量上占有優勢。

乍看上去,“小鮮肉”似乎隻是跟“大叔”對應的,稱呼年輕貌美的男明星的方式。有“大叔控”的妹妹粉絲,自然也會有“小鮮肉控”的禦姐粉絲。但實際上,這兩種粉絲截然不同。

不管是“大叔”還是“小鮮肉”,都不僅僅是基於年齡上的劃分。不是每一個中年男演員都是“大叔”,這個稱謂背後的寓意其實是,在娛樂圈位置穩定、有足夠的號召力。所以大叔明星與粉絲之間關係,就是最傳統的明星與粉絲之間的關係——被崇拜與崇拜,被仰視與仰視,甚至是被依賴與依賴。粉絲對大叔的愛慕半點也不摻假,但是你也很少會看到大叔明星的粉絲為他們的偶像衝鋒陷陣。

“小鮮肉”的含義則是年輕、帥氣,可供消費和意淫的對象。粉絲消費明星,向來都是扭扭捏捏,羞羞答答的,買演唱會的票被叫做支持明星,買電影票也是支持明星,但是“小鮮肉”這樣的稱呼方式直截了當地點明,這就是一種女性對男性的消費。

中國女性的消費能力,有目共睹。在2014年雙十一淘寶交易額突破362億元人民幣之後,馬雲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稱,要感謝中國婦女。這不是一句玩笑話,淘寶70%的買家都是女性。即便是在房產和汽車這些大宗消費品領域,女性購買者的數量也都在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