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請君赴死,死不旋踵(2 / 2)

參謀院,沐忠亮放下手中的戰報,然後遞給值班參謀,年輕的參謀軍官細讀一番,招呼幾個同僚,便開始在參謀部的大地圖上作業。

作業進行中,沐忠亮趁這個機會也好問問陳恭尹前線的情況。

招呼他入座,沐忠亮問道,“此戰的塘報和你帶來的奏報我都看了,基本沒有太大的出入,可武卿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也太險了吧?”

鄧凱也無奈地一拍桌子,“首輔,我上回就說了,蘇武卿用兵看似厚重,但在你不經意時恐怕就會趨利行險,你還不信。”

“這個……看他的性子也不像啊。”

“不善交際,沉默厚重不代表用兵也是如此,武安君白起不也是此等樣人麼?”

“額……你這麼一說還真有點這個意思,罷了,不說這個,陳將軍,前頭的夜襲能想出趁豐水渡河著實出乎意料,可後麵分兵誘敵出城未免也太險了吧?清將的心態,甚至幾個時辰的差距,都有可能讓我軍陷入被動。”

“當然,也多虧了你,死傷泰半仍死戰不退,可謂鐵軍,朝廷當有嘉獎,撫恤從優,放心吧。”

“謝過首輔!”

陳恭尹行禮,想了想才道,“當時將軍是這麼跟我說的,若事不成,不過他和一萬人,事情若是成了,江漢便如囊中之物,哪怕在入冬前兵臨南京都是有可能的,實際上末將來廣州這麼多天,應該已拿下武昌了吧?”

“那怎麼行?光是武卿一人,給我十萬兵也是不換的,回頭我得修書斥責才行,你日後也要好生規勸才是。不過既然事已至此,老鄧,是不是可以加快原先的計劃,明年能不能拿下南京?”

“這可不好說,但按現在的態勢,明年與鼇拜形成決戰態勢還是可以的,首輔請看。”鄧凱伸手指向牆上的巨幅地圖。

圖上作業已完成,並按照參謀院的籌劃對全盤軍事行動做了標識。

蘇誠部標注在武昌,一個大箭頭沿江向東,這是要借助海軍臨江而下的意思。

秦嶽王保已下池州,和南京隻隔著蕪湖。

而江西的天地會萬雲龍,則命令他們向東入浙,先與占領浙東的王啟隆會師,隨後他打算把萬雲龍從豫章侯轉封為麗水侯,就食溫、處二州,讓他們專心和南邊的鄭經、耿繼茂糾纏,而王啟隆就可以騰出手北上了。

“嗯,就這樣辦吧,來年朝廷也該準備北上事宜了,常駐廣州,終究是偏安之像,還不了兩京就先還個一京,也是大大提振人心之舉。”

鬥轉星移,轉眼已是永曆二十二年,而這幅地圖也有了新的變化。

二十一年年末,蘇誠東西兩部承長江艦隊順江直插武昌,被圍月餘的武昌守軍當即投降獻城。

二十二年三月,開春,蘇誠離開武昌東下,拉開江南戰役的序幕,各地清軍幾路明軍的逼迫下顧此失彼,節節敗退。

四月,明軍攻占蕪湖、秣陵關、大勝關。當月下旬,黃傑明率水師進泊金陵護城河口,蘇誠部直逼雨花台,秦嶽王保也率軍趕到會師。

應天清軍已然直麵明軍威脅之下。

鼇拜的戰術是韃子慣用的“管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此時他的優勢兵力正在東邊蘇州一帶和王啟隆交戰。

雖然早有準備,但並沒有預料到西、南方向的明軍依托水路進兵如此之快。

此時應天守軍連連向正駐常州的鼇拜求援,鼇拜隻得下令放棄戰場顯著的優勢,退回鎮江,加派兵力趕回應天加強防務,也讓王啟隆部有了喘息的機會,經過海路補充兵源裝備,不過月餘,戰力甚至比從前更強。

六月,應天外圍形勢愈加嚴峻。部分清軍自皖南回援,妄圖偷襲明軍,不成反被擊敗,明軍乘勢拿下西南屏障寧國府。

七月,應天一日三警,鼇拜隻得趕快回援。他由常州出發,督率新軍兩萬,收攏江淮綠營兵十餘萬,號三十萬,集結回援天京。

決定天下走勢的應天攻守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