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實行“送鑒上門”,提高養老護理員數量
鑒於“送鑒上門”模式有利於民政行業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鑒定,希望全國各地都可根據自身情況予以借鑒,實行“送鑒上門”,需要完善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國家重視。全國各地養老護理員現狀基本相同,數量少,素質低,待遇低等現狀一直伴隨著養老護理隊伍,關鍵問題是國家重視政策的出台,而實施階段力度不夠。現在養老行業已成為社會關注度極高的行業,各個部門開始重視,尤其是與人們“生老病死”息息相關的民政部門,更應該高度重視。廣東省上至民政廳,下至各縣市民政局,在鑒定站的通力協調下,連續幾年開展上千人次的養老護理員鑒定,影響較大,正是相關機構及領導重視的結果。
二是人員到位。各地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存在機製不健全、人員不專一的情況,鑒定機構大部分掛靠一些事業單位,人員也是事業單位人員,不是鑒定機構的專職人員,流動性大。因此,鑒定機構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業務,達到專人專用。同時,民政行業現有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考評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正常鑒定所需,各鑒定機構需選派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考評員資質認證,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考評員證卡,參加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民政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第067站(廣東省假肢康複中心)具有專職人員從事鑒定工作,同時也培養了數量充足、專業程度高的養老護理員考評員,為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奠定基礎。
三是資金到位。采用“送鑒上門”模式,程序較多,從考生的報名、資格審核,到聘請考評員,再到提供上門服務式的鑒定考試,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但是國家規定,未列入財政批準收費的鑒定機構不能向考生收取任何鑒定費用,而且參加鑒定的護理員待遇不高,也難以支付此費用,因此,相關上級部門在做財政預算的時候,把“送鑒上門”模式下開展的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鑒定經費列入其內,使“送鑒上門”模式得以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廣東省“送鑒上門”式養老護理員鑒定工作做得很成熟,為廣東省大量的養老服務人員提供了便利,同時為廣東省培育了一批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養老護理員。全國其他省份可以根據自己省份的特點,有選擇性地采用“送鑒上門”模式,完善養老護理員鑒定模式,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養老服務人員!(作者單位:1.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2.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Z].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13.
[2]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Z].北京:國務院,2013.
[3]民政部.民政部統計年鑒2013[Z].北京:XX出版社,2013.
[4]吳玉韶(主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王傑秀,楊根來,孫鈺林.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作加快養老技能人才隊伍建設[J].北京:社會福利,2012(3).
[6]鄒文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北京:社會福利,2013(11).
[7]李玉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社會福利,2012(2).
[8]馬莉.蘭州供電公司培訓分中心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工作創新實踐[J].北京:中國電力教育,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