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當代大學生社交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使用情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2 / 2)

(5)新社交媒體用於基礎通訊的占絕大部分

調查中顯示,有95%的學生的新社交媒體用於基礎通訊交流,替代了曾經的短信、電話,有76%的學生用於使用新社交媒體的社交功能,例如朋友圈,qq空間等,用於記錄並分享生活的種種點滴,並關注同學的動態,成為一種社交手段。

(6)社交工具對於學生的影響可謂正負兼備

在調查的結果表明,有61%的學生覺得社交新媒體對於同學之間的交往更緊密了,47%的學生認為能夠快速的接受所需要的信息。69%的學生覺得能夠更加便捷的學習工作。但在調查中也有學生反映出在現實中與同學交流降低的問題,76%的學生覺得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了。說明新社交媒體的崛起也帶來了傳統社交退化問題。27%的學生也出現了字體書寫及字體識別能力降低的問題。

三、分析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女生對於社交媒體的需求要大於男生,男生在本科時期,會通過打遊戲,運動等方式去打發課餘的時間,而女生的課餘生活相對單調。因此,新社交媒體的出現,填補了女生在課餘時間相對空白的空缺。女生在社交平台上的虛榮心也相對男生較強,將自己生活的情況更多的放置於各種社交平台,以獲得更多的關注。這也就能理解現在很多社交軟件的界麵更趨向於女性的審美及使用習慣。

在使用頻率上,大學二年級三年級學生以及使用蘋果三星的學生在使用頻率上要高於其他幾類學生,原因已經在上文進行了分析。我們進行深層次的考慮,本科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學習方麵其實規劃的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導致了在大學一年級與四年級之間存在了學習生活的相對低穀期,優秀的學生不斷充實自己,也有學生對自己相對放鬆,導致了學業生活的兩極分化,以至於四年級的時候部分學生學業預警,就業匆忙。從這點分析,高校對於這個年齡層的學生的課餘生活管理應相對充實起來,或者對學生課程安排進行適當調整,不要讓學生在這個時期將時間浪費。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新老社交方式的交替是必然趨勢。手機互聯網的不斷進步也帶來了書信以及明信片的使用頻率大大降低。在新社交媒體繁複的功能中,大部分學生使用社交新媒體進行基礎通訊,快速便捷,並且資費相比其他途徑大大降低,故而受到學生族的青睞。部分學生選擇用網絡手段進行生活紀錄,並且關注身邊同學的動態,能更多的與同學朋友進行互動。

當然,社交新媒體在帶來了各種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麵效應。在網絡的互動逐漸增加的同時,人與人之間麵對麵的互動相對之前就要少很多了。聊天談心不再需要當麵進行,采用各種各樣的網絡手段(如:視頻、語音等)也能達到相應的目的,和家人朋友的溝通也隨著網絡的發展逐漸進入到了虛擬中,不再需要當麵進行。當然,相應的,手機的依賴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強,手機也越來越成了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這對於社會的發展其實在某種角度來看是一種變相的退步,人與人脫離了麵對麵的交流,看似通過網路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實則樹立了無形的屏障。在調查中,也有部分學生隨著現在電腦手機的發展,在傳統的書寫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漢字會寫不會念,或是會念不會寫等情況,可見科技發展對於傳統的交流形式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通過調查的結果,筆者認為,雖然當今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各種個樣的方便和快捷,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傳統社交的衰退,在我們不斷追求新事物的同時,也要能夠保留住我們傳統的文化,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渠道進行交流交際,而並非給人們的現實交流產生阻礙。故而,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也相應應該選擇和控製,不應隨波逐流任其發展。(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