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BOT融資模式的財務風險問題(2 / 2)

2.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利率變化給投資者帶來的成本增加或收益減少的損失的不確定性。BOT項目融資多為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涉及金額巨大,任何一個單元體都不能一次性投入如此多的資金,因此需要向銀行貸款,這就涉及到利率問題,產生利率風險。無論采用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投資者都不能把利息控製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而對於大型項目,利息的數目不可忽視,利率風險直接影響貸款者最終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對項目的運營起著重要作用。

3.管理風險。對於BOT項目而言,資金用量較大,周轉時間較長,若公司在編製預算時未能準確估計項目情況,或未能將客觀情況造成的財務影響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從而造成資金短缺,成本超支,最終影響了項目質量和工期。這類由於前期規劃不善而使後期資金運行不暢產生的風險,稱之為管理風險。

4.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是指本國經濟政策有調整,致使貨幣貶值,利潤大幅減少,甚至低於投資。這是由於BOT項目特許期都較長,而近年我國通貨膨脹率一直較高,所以不得不考慮。在通貨膨脹時期內,各種物價上調,致使各種原料成本增加,項目投資隨之增加;再加上存款利率的上調,融資也變得困難起來。

5.再融資風險。再融資風險是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由於各方麵原因導致投資者需要再次融資,這種再次融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會導致項目出現不可預料的困難。前期由於投資者已從銀行借貸了大量債務,達到其融資額度,因此金融機構會拒絕再次向其提供債務性資金;即便投資者從其他渠道成功再融資,但由於債務規模的擴大,項目風險進一步加大,將承受更大的債務融資風險,給投資者帶來不良影響。

BOT融資的財務風險受融資規模、融資期限、融資結構的影響,由參與各方一起承擔。其中融資規模是指BOT項目需要從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額,融資期限是指該資金被使用的期限,融資結構是指資金在籌集時各個渠道的構成及比重關係。合理控製融資規模,適當選用融資期限,研究確定一個較為穩定的融資結構,是避免BOT項目出現財務風險的有效措施。

四、對策與建議

1.嚴格審核手續,加強可行性研究。我國在引進BOT融資模式時,應嚴格審核申報手續,首先應進行立項的必要性研究,立足社會需要,進一步開展該項目使用BOT融資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務必對該項目所屬領域的市場、潛在投資人的財務分析、項目投入運營的年限等進行專業深度研究,以使得該融資模式確實為我所用,為社會主義建設增加一種特色的資本力量。

2.健全法律法規,降低財務風險。BOT項目多為大型基礎建設,涉及運營轉讓各種問題,而我國在這方麵的法律還較少,無法有效規避各種風險。接下來,我們應根據BOT融資模式的特點,立足本國國情,建立健全一係列法律法規,不僅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同時也有效避免一些因為政策缺失造成的損失,切實完善基礎建設的融資模式,從而緩解快速發展帶來的資金周轉問題。

3.開展專業培訓,加強人才儲備。首先開展行政和談判人員的BOT培訓,使他們熟知該融資模式的運營特點,從而更好地利用該模式為國家創造有利的融資環境,更好地保證基礎建設的施行;同時加強專業人員的培養,為這些項目輸送專業人才,有效的保證BOT項目的順利運營,規避有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切實為國家在BOT領域打造一片安全、和諧、有利的商業天地。(作者單位:青島海防工程局)

參考文獻:

[1]劉曉蕾.BOT項目融資的財務風險問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2]王輝.BOT模式項目融資的風險研究.[J].中國軟科學.1999.5.

[3]王守清.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BOT.[J].項目管理技術.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