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影響臨滄民族“直過區”醫療服務非均等的原因(2 / 2)

(二)農村就地就醫的距離遠。民族“直過區”地理環境特殊,能就地就醫的程度低下,基礎設施、道路建設、公共交通等公共設施供給不足,道路交通狀況與經濟發展落後,醫療衛生機構的缺乏和交通的不便利,農村和醫院的距離遠,這些因素的存在,都對農村地區醫療服務非均等化進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醫療資源的可獲得性低。從醫療資源的可獲得性來看,其優勢資源基本集中在縣級以上醫院,醫療資源和設備可獲得性失衡在基層醫療機構更為嚴重。在“直過區”醫療衛生資源不足,人均占有量少的情況也較為普遍。由於醫療技術人才和醫療設備的貧乏,居民不得不“舍近求遠”到市、縣級醫院,造成看病難、看病貴。因此,在民族“直過區”的一些農民,由於受製於經濟和交通等因素製約,“有病不敢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現象仍然存在。

(四)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在民族“直過區”,縣級醫院醫療器械缺乏,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無彩超、全自動生化儀等醫療設備,村衛生室醫療設備陳舊,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人員缺編嚴重且編製內人員補充渠道不暢,絕大部分醫療衛生單位人手緊缺,經費緊張,無力安排醫務人員外出培訓學習,造成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難以提高。目前,醫療衛生人員總量不足素質不高的問題已成為製約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的最大障礙,增加醫技人員、提高整體服務能力的任務顯得更為緊迫。

(五)醫療服務能力比較低。在民族“直過區”,各個地區醫療服務分布失衡、服務能力低,地方政府解決公共服務問題的能力弱。在醫療服務改革和發展上政府應承擔主要的責任,但要想實現真正的醫療服務均等化,除了國家和上級政府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支持外,還需要巨大的地方財力大力支撐。然而,民族“直過區”由於受客觀條件的製約,經濟發展的水平低、能力弱、能用於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明顯不足,以致使民族“直過區”醫療服務能力比較低下。

(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地方財政資金不足,是影響民族“直過區”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在“直過區”的各醫療機構,都反映由於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失。近年來,由於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市場化取向,民族地區公民在享有、利用公共衛生資源等方麵存在明顯的不公平與不合理,對醫療經費投入絕大多數在城市。而縣級以下的農村醫療資金的投入卻嚴重短缺,加之設備、技術落後等原因,有些基層衛生工作難以維持,瀕臨倒閉,所以,地方政府應該對“直過區”的醫療投入加以重視。

三、結語

實現基本醫療服務的均等化,是民族“直過區”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同時,是保證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和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的重要目標。民族“直過區”農村基本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直過區”小康社會的建設。因此,均等化的醫療服務,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基礎和推進“直過區”醫療製改革的重要舉措。(作者單位:雲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焦振華.雲南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證研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石娟娟.民族地區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祈—以於夏同族令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為例.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烏雲高娃.淺談民族地區公共衛生管理[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7(3).

[4]楊婉.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15).

[5]寧林.少數民族醫療權的保障[J].中國法製民族發展報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