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培養途徑
(一)完善高校創業精神培養課程體係
第一,高校要優化創業教材。高校選用的創業教育教材應依據我國經濟文化特殊性,結合大學生的專業技能,依托在創業領域內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編寫,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參考國外優秀教材,並依據我國經濟形式以及國內創業成功者的經曆和經驗,編寫出一套符合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培訓教材。
第二,增加大學生創業課程時數。高校應根據本校的自身特點和自身情況,突出本校的優勢課程,增設與創業教育有關的選修課程,並且有計劃的、科學的增加創業教育課程時數。
第三,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係。我國高校設立的創業教育課程,數量上非常有限,質量上也並不高,需要進行綜合性改革,加強創業精神培養課程,挖掘現有課程中企業家精神的元素,使其形成科學、嚴謹、高效的課程體係。
第四,高校要促進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滲透。高校還應當將企業家精神培養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科研中,實現創業教育與其他相關學科或專業的有機融合,使創業教育擴展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麵麵。這樣可以使大學生不僅局限於在創業教育課程中接受企業家精神培養,而是能夠在整個高等教育課程中全方位地體驗到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縱橫交錯的課程體係,擴大視野,放寬視角,不斷深化對創業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企業家精神培養成果,為今後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全麵開展企業家精神實踐培訓方法
第一,挖掘校內資源,建成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應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一些場地,配置辦公桌椅和文件櫃,開通電話和無線網絡,減免房租。為了方便創業團隊日常實踐活動的開展,學校還應在孵化園管理辦公室內配備專門的會議室、接待室、打印機、複印機和投影儀,用於團隊培訓、會議、接待以及日常辦公。
第二,依托孵化園,建成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硬件(辦公場所、網絡設備、辦公設備)和軟件(係統培訓、政策法規谘詢、工商稅務、投融資、法律谘詢和市場推廣)方麵的支持。
第三,整合政府社會資源,優化大學生創業園。優化後的園區應當引入專業化的管理服務團隊和投資公司,按照市場化的模式進行運作;通過整合政府的政策優勢、企業的資金優勢和高校的人才與技術優勢,助推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推薦、創業行業知識培訓、技術谘詢和市場指導服務,開辟創業扶持渠道。
(三)營造家庭創業環境
第一,當代家庭教育必須努力擺脫世俗的成才觀和傳統的落後文化的影響。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在子女考上大學之後更是對其畢業後的工作去向給予了殷切期望,在中國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下,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子女能夠進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是最理想的擇業方式,或者在一個大型外資、合資企業中任職也是一件非常體麵的事情。這種世俗的成才觀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培養,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成為家庭創業文化環境形成的巨大絆腳石。傳統的“穩定收入”、“平凡生活”的擇業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當代家庭觀念必須與時俱進。
第二,父母應該改變對子女的培養方式。父母要培養子女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拋棄以往對孩子溺愛的教育方式,給與孩子直麵困難的機會,使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麵對困難並解決困難的能力。從小讓子女樹立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培養其合作意識、使命感、責任心。父母要減少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的約束,讓孩子在一個自由的空間裏成長,多讓孩子勇敢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給其發揮想象力、創造力的機會。隻有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小孩,才能擁有獨立性、創新精神和判斷力。(作者單位:南京理工大學馬研部)
參考文獻:
[1]蔣璟萍.創業精神的本質、特征和功能[J].沈陽大學學報,2004(1)
[2]穀力群.論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D].遼寧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