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賞金魚飼養技巧
家庭養魚為的是觀賞,因此水族箱要放在容易看到的明亮處,以便觀賞,這樣既要滿足金魚對光線的要求,但又要注意與室內其他陳設布局的協調合理。通常將水族箱放置在近窗戶通風又有陽光的地方為宜。要注意放養密度,要根據容器的大小,合理安排,寧可少養,不可多養。因為室內空氣不大流通,養多了水也易渾濁,容易造成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氣泵則可多養一些,發現有浮頭現象則需開空氣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間更需要充氧。家庭養魚所用的餌料以活魚蟲最為理想,水質也不容易壞,幹魚蟲、人工合成顆粒飼料都可以,可視其來源的難易而靈活選用。在北方,有些飼養者自己撈魚蟲來喂,但對大多數金魚飼養者來說,既費時又費事,是很難辦到的。現在市場上有活魚蟲出售,不過要天天購買也很麻煩,又不能多買,活魚蟲不易保存,密度太大容易死亡。市上賣的幹魚蟲,要選比較新鮮的顆粒鬆散的喂魚,不要買陳舊發黴的幹魚蟲來喂養。人工顆粒飼料以用營養成分齊全的全價飼料為好,市場上有賣。
現代家庭飼養金魚豪華講究,裝飾富麗堂皇,除備有較大型的玻璃水族箱,箱內種有水草、布置有各種裝飾品外,還配備有空氣泵、電熱棒、過濾器循環裝置,水族箱頂部安裝日光燈照明(這些裝置在金魚商店有售),使水族箱內的景物明亮耀眼奪目,金魚遊弋於其間,非常美觀,增加觀賞金魚的樂趣。
為了保持水質清新,投餌量要嚴格定時定量,通常每日投餌1~2次為宜,如為兩次,則早晚各1次,每次投餌量以在半小時內吃完為宜。餌料一定不要喂得太多,喂多了,其害處有二:一是魚吃飽了,代謝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缺氧窒息,因而死亡;二是餌料剩下,容易腐敗發酵,使水質變壞,也會造成缺氧。很多人對此問題沒有足夠的認識,生怕金魚吃得不夠,往往喂得過多,結果適得其反,造成水變質缺氧而死亡,必須引以為戒。其實金魚是比較耐餓的,一兩周不喂,也不會發生問題。
利用水族箱養金魚,保持水族箱中水質澄清至為重要。要經常用乳膠管吸除積渣,把水族箱底部的糞便、殘餌連同混濁水清除幹淨,其方法是先將乳膠管放在水龍頭上灌滿水,兩手各捏緊一端,勿使管內的水流失。然後將橡皮管的一頭放進水族箱內,另一頭置於箱外,其位置低於水族箱的底部,下麵放置盛水容器,兩手鬆開時,水則沿著乳膠管源源不斷地流到箱外的盛水容器中。此外,需將箱內的一端乳膠管伸至箱底部,並不斷地徐徐移動位置,所到之處,一切汙物都被吸出箱外,直到整個箱的底部通通清除一遍為止。然後再用幹淨抹布擦洗水族箱的四壁,清除吸附在玻璃上的汙物和水漬後,徐徐地補進新水。倘若操作過程中出現水草浮起或假山被碰倒等情況,要及時恢複原狀。整個操作過程即告完成。
養魚越久,沉渣積累越多。雖然每天清除,也不能全部清除幹淨。如果沉渣增多,影響水族箱的清晰度,就要徹底換水,洗刷水族箱,才能保持水質清晰,便於觀賞,也為金魚保持優良的生活環境。
家養的長方形水族箱因體積較小,千萬不可多養,宜少不宜多。如在長為40厘米、寬25厘米、高30厘米的容器內,可飼養5~7厘米長的小金魚6~8尾。如直徑為26厘米、高為13厘米的圓形玻璃缸,可養4~6厘米的小金魚4~6尾。魚體身長超過8厘米的成魚,不宜在小型的玻璃缸中飼養,而需在豪華型的大玻璃缸中或的陶瓷缸中飼養,並配以小型充氧機備用,以防缺氧。這些放養密度隻是參考數字,還要看水溫的高低、魚體的強弱和水質的好壞來決定,不能機械行事。一般說來,魚體大,養數少;冬季多養,夏季少養;水溫低時可多養,水溫高時要少養。
家養金魚,如掌握了上述要點,就一定能夠使金魚保持健康活潑,色彩鮮豔,遊弋水中,使您百看不厭,其樂無窮。
挑選金魚要六觀
金魚是吉祥富有的象征。家庭飼養不僅有觀賞價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而且有益身心健康,美化環境。挑選金魚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主要是通過認真細心觀察。
(1)觀外表。在玻璃缸內遊動的金魚,隻要認真觀察是可以挑出一些毛病的,若是遊在水中隻晃腦袋不動身子,證實營養不良;遊動疲倦,腹部鼓不起來,患有魚瘦病。發現脫離群體,色彩再好看也不是優質金魚,說明有病。注意觀看,還會出現頭尾不勻稱的情況,例如魚尾不平,歪長尾巴,眼球大小不均等,絨球魚的兩個絨球必須對稱。
(2)觀顏色。金魚的顏色繽紛溢彩,鮮豔奪目,挑選要注意黑色的,不能要灰色的或黑灰色的品種;緋紅色的不能要,有的紅色魚像小胡蘿卜色,最不理想。有的魚體呈現半紅色、半黑色,或是身紅而鰭葉邊緣黑,看起很美,其實不美,因為時間不久就會變成紅色的,要有預想能力。
(3)觀誤區。市場上的金魚品種繁多,不慎就會進入誤區。有的金魚患有“炸鱗病”,誤認為珍珠鱗魚就購買了,腹部積水,很不好治療。在挑珍珠鱗片時,要挑體形兩頭尖,像個棗核似的。頭和尾柄不尖的不合要求。
(4)觀體型。金魚成長要經過很多環節,在搬運過程中,難免出現有的鱗條、鱗片容易撕破脫落,在撈出撈進中背鱗、尾鱗、鰭條易折易裂,腹部兩側的魚鱗也易掉落。特別突出的是紅色和黑色的魚掉鱗後,魚體會露出表皮的灰白色,很不好看,影響觀賞。
(5)觀七種病態。金魚常見病態有七種:
①白點病:幼魚的尾部和鰓蓋上有白點。
②黴菌病:魚腹兩側容易擦傷部位出現白色菌絲。
③白朦病:魚腹兩側有白霜。
④魚虱病:魚虱如同人虱一樣。
⑤魚炸鱗病:魚肚皮上有魚絲,兩鰓蓋半圈發紅,吻的下顎也發紅。
⑥車輪蟲病:患這種病的魚喜歡貼邊遊。
⑦浮頭病:特征離群,頭朝上,尾朝下,水中稍為缺氧,特別是三伏天難以生存。
(6)觀尾鱗。凡是四開大尾的金魚品種,魚的尾鰭鰭背中間必須是裂開的,形成兩片雙下垂的四開尾,遊動時很美觀,悠悠然然。如果發現尾鰭鰭背中間沒有開裂,而像三尾前頭型,就是殘次品了。
總而言之,選購金魚時要注意選健康無病、遊水靈敏、色彩鮮豔的。以達到觀賞的目的。
飼養海水魚的要點
過去金魚、熱帶淡水魚所構成的觀賞魚二分天下,如今因熱帶海水魚的加盟而成為三分天下。海水魚,這個來自海洋的大家族開始出現在各地花鳥魚市場,正在遊入人們的魚缸中。
初來乍到的海水魚也許也會像熱帶的淡水魚那樣,最終也會在我國安家落戶。海水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魚,因此,我們要飼養它,必須要有相關的設備,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摸擬大洋中的生活環境。溫度應控製在25℃左右,鹽度20%~23%之間,並需擺上海裏的動植物,如珊瑚、海葵、海蟹、海草等。隻有這樣,海水魚才肯高高興興地在這裏安居樂業,繼續生活下去。
養海水魚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隻要掌握要領,它比金魚、熱帶魚還好養,且一年須換一次水,每次隻須換1/3就行了。關鍵是在於水質和鹽度的控製。否則,魚兒少到三五天,多則兩個星期就會撒手而去。當然養得好的,可以三年五載的長期生存下去。海水魚主要以珊瑚、海葵、海草等為伍,所以在魚缸中擺入珊瑚、海葵、海草之類的東西,不僅可以與海水魚相交輝映,點綴其生活環境,而且還是海水魚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呢!當然,在人工飼養時,要按時加些營養液,用來調劑。
目前,海水魚剛剛上市,市場上還頗為罕見,在各地花鳥魚市場上才初露端倪,大約有20多個品種。他們的形狀各異,頗有個性。有小嬌玲瓏的雷達魚,長不過一寸,樣子宛如河塘裏的小野魚,隻是身上如螢火蟲般會閃閃地發著光,才使人們認識到它的不同凡俗,它的身價約5000元。還有黑白相間的斑馬魚,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分外妖豔,調皮地穿梭於海草之中,它的身價也不菲,需要好幾百元一條。也許是物以稀為貴的緣故,目前市麵上的海水魚幾乎都要上百、上千元一條,如果一整缸的話非得上萬不可,因此,現在它們幾乎隻是口袋殷實,花錢大方的小青年人的“專利”。
熱帶魚過冬秘訣
養一缸熱帶魚,色彩鮮豔,煞是可愛。現在進入寒冬,熱帶魚怎樣安全過冬?同時又能保證它生長呢?
熱帶魚對於溫度的要求比較高,尤其在冬季,室外朔風凜凜,雪花飄飄,雖然魚缸放置在室內,也還是需要采取保溫措施。
冬季可以將魚缸置於暖氣設備的周圍,用粗玻璃筒放入燈泡來進行加溫;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電熱管來進行加溫。
為了保證魚的加速生長,可以應用微量元素鈷。鈷是動物機體中所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它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B12,鈷在機體中能夠增強許多酶的活力,促進多種物質代謝的進行。有很多熱帶魚愛好者對孔雀尾魚、黑瑪麗魚、箭尾魚、神仙魚等進行試驗,使用2/100萬~5/100萬(即1立方米水中放2~5克藥物,在劑量上稱為2~5ppm)濃度的B12,放到小型魚缸中飼養水蚤、水蚯蚓,然後,讓魚通過攝食水蚤和紅線蟲而得到較多的鈷。試驗結果證明,魚的生長速度特別快。
鸚鵡飼養的小技巧
1.常見的錯誤
飼養鸚鵡是件樂事,看見愛鳥盡情享用它的食物時,更是令人欣悅,然而有些錯誤的觀念及行為卻是鳥友不自知而行之多年的,造成愛鳥總是飼養不久便出問題,接下來舉出一些飼養上的心得與讀者分享。
(1)擔心幼鳥饑餓而過量喂食。在自然界中,父母鳥必須輪流外出覓食來哺育雛鳥,所以雛鳥不可能被喂到胃囊滿脹,因此雛鳥的喂食應該采取少量多餐的模式,而且喂食之前,應先確定上一次喂食的食物均已消化完畢,避免舊食物的積留、發酵而造成胃囊炎。
(2)隻喂食葵瓜子。一般而言,鸚鵡類都喜愛享用葵瓜子,然多數鳥友卻以此為它的唯一食物,殊不知此行為會減少鸚鵡采食的樂趣與能力,而且隻喂食葵瓜子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另外、葵瓜子富含脂質,容易導致肥胖方麵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