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飲食技巧與保健(21)(2 / 3)

3.冰片3克,濃度為50%的酒精20毫升。將冰片放酒精中密封,讓其自行溶解。先將腋窩用香皂水洗淨、擦幹,用藥液塗搽腋部,一日2次,10天為1個療程。

4.滑石70克,冰片5克,爐甘石15克,密陀僧15克,共研為極細的粉末,拌勻裝瓶密封備用。治療時,浴後擦幹腋窩,隨即將藥粉搽上,每日1次。

5.用食用餅半邊,加熱,再將密陀僧細末10克放在餅上,急夾在腋下,哪邊有狐臭就夾在哪邊,略睡片刻,待餅涼後,扔掉。此時狐臭味會大減。

5.輕粉7克,枯白礬21克,共研為細末,混合拌勻,裝瓶備用。每逢出汗時,將藥粉搽塗腋窩,揉擦片刻,每日數次。不出汗時,每日早晚各搽1次。20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天,至愈為止。

7.滑石25克,三仙丹2克,紫花地丁1克,共研為細末,搽塗腋下,療效顯著。

8.洗浴後,在浴盆中加入500毫升番茄汁,然後將兩腋在水中浸泡15分鍾,每周兩次,可收到消除狐臭的理想效果。

治風濕疹秘方

治風濕疹(學名蕁麻疹)的家傳秘方:銅綠(塊狀無光澤的為佳)20克,鮮薑50克。把鮮薑切成絲,與銅綠放在一起搗爛,放鮮薑時,由少到多,搗至手捏能成團有水即可。用紗布將藥兜起搓擦患處,至發熱為止。

牙膏防治感染

身上如有什麼地方弄破了皮,為防止感染,可擠點牙膏溶解於清水中,洗滌傷口,然後再在傷口上塗一薄層牙膏,可使傷口幹燥,及早愈合。小孩長了痱子或瘡癤,也可用牙膏代肥皂洗澡,可使痱子消退,有利對瘡癤的治療。嬰兒和體質較弱者,不宜用牙膏洗澡,可用少許牙膏塗抹患處,一日數次有效。

治鵝掌風三則

1.白鳳仙花兩株連根拔下,明礬200克,加米醋加0克,共搗爛。每晚睡前塗搽並外敷患處,次日早晨取下。此法為伏天治療為宜。一般7天可愈。

2.另一種方法,依照以上法將藥物泡製後,1日3次,每次將手泡在藥液中30分鍾,療程1周。

3.取鮮仙人掌適量,洗淨,搗爛,用潔淨新白布檸汁,取汁塗於息處,每日2次至3次,一般用藥5日至7日痊愈。

治雞眼四方

1.茉莉花治雞眼。將一級茉莉花1克至2克,放在口內嚼成糊狀,敷在患處,再用膠布貼蓋,5天換1次,三五次雞眼便自行脫落。

2.蠐螬治雞眼:先挑破老白皮,把蠐螬(金龜子的幼蟲,在不同地區有的叫地蠶、土蠶、核桃蟲等)打爛,用膠布貼於患處即可。

3.用火柴頭在雞眼周圍繞劃,直到火柴頭碎掉。一次劃2根至3根,多則不限。如果每根火柴劃的時間長,則3天至5天雞眼可消失;劃的時間短,約10天也能根除。

4.將蓖麻籽(不去殼)用鐵絲串起,在火上燒;待燒去外殼出油時,立即按在雞眼上。一般2次就可痊愈。

消腫四法

1.皮膚碰撞後,局部腫脹,淤血,抹點牙膏可減輕症狀。

2.手指腫痛,將適量醬油和蜂蜜調勻加溫,把手指浸入可消腫止痛。

3.取石灰水少許,以棉花蘸濕擦患處,片刻可止癢消腫。

4.跌打青紫淤腫者,用熱醋塗患處,每日3次,可治愈。

治療皮膚皸裂五法

1.冬季皮膚幹燥容易皸裂。可在睡覺前,先用熱水浸泡幹裂處幾分鍾,使之軟化。然後取魚肝油丸2粒至3粒,擠出其液體塗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1周即愈。

2.將醋與甘油以5:1的比例調勻後,每天數次塗擦患處,皮膚會變得光滑、細嫩。

3.將雞蛋2隻煮熟,取其蛋黃置鐵鍋內,用小火熬成油狀,冷卻後塗於皸裂皮膚表麵,1日2次,三四天即可痊愈。

4.土豆1個,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放入淨瓶內,每日1次至3次塗患處,數日可愈。

5.手足皸裂,可取香蕉1隻,捏熟後,開一小孔,將香蕉肉像擠牙膏一樣擠出,放於皸裂處纏擦。每天晚上洗淨手、足後使用,一般連續幾次即愈。

止癢三法

1.局部皮膚瘙癢,可用鮮絲瓜葉搗爛塗搽患處,治療效果較好。

2.皮膚瘙癢時,可將一撮香煙灰放在一容器內,滴上幾滴水,使其呈糊狀,敷於患處,即可止癢。

3.急性局限性皮炎或皮膚瘙癢,用食鹽水洗滌、塗搽,可以止癢。

燙傷的家庭三療法

1.滾油燙傷。大黃30克研成末,加5個雞蛋清調成糊狀塗於傷處,每日更換一次。

2.火燙傷。地榆50克,大黃50克研末,加麻油150克調成糊狀,每天塗患處,紗布覆蓋即可。

3.粥燙傷。用5個雞蛋清加50克麻油,調成糊狀,每天用雞毛蘸油塗傷處五六次;也可采用藍油烴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