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渴才喝水

口渴,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口渴後才喝水,像田地龜裂了才灌溉一樣,是亡羊補牢的消極措施。人體的所有代謝全部在“水”中進行,缺水就會引起代謝障礙。成年人除一日三餐外,還應補充1500毫升~2000毫升溫開水。最好是在飯前喝水。清晨起床後也應喝水。

忌早晨隻吃幹食清晨,人的胃腸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製狀態恢複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弱,此時光吃幹食不利消化。同時,人通過一夜睡眠,消耗不少水分,應及時補充。因此,早晨宜幹稀食品搭配食用或隻進稀食。

忌認為醬酒顏色深營養好人們習慣地認為醬油的顏色越紅、越深,質量越好,營養價值越高,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醬油的顏色是由所含的色素決定的。

醬油中的糖類物質同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經化學反應後可聚合生成一種黑色素,這種色素可使醬油呈現淺棕黑色。在醬油生產過程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焦糖,醬油的顏色就大大加深了。醬油在烹調過程中起著使菜肴著色和調味的雙重作用。現在多采用高溫發酵工藝來加深醬油的顏色。這樣雖能獲得深色效果,但醬油中所含的糖類物質和氨基酸會降低。既影響了風味,又降低了營養價值,同時還不利於長期保存。醬油品質的好壞,不能以顏色的深淺而定。

忌進餐時喝飲料時下在飯桌上邊喝飲料邊吃飯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對健康有害無益。食物的消化吸收需通過胃酸、胃蛋白酶來完成,若飯前或餐中喝飲料,會衝淡、減弱消化力,降低食欲。

忌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現象十分常見。不吃早餐對健康極為不利,表現在:大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應,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明顯下降。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容易肥胖,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也顯著增加,且不吃早餐的人易患膽結石。營養學家提出早餐要講究營養、衛生、花樣和便捷,馬虎不得。

忌進餐吃喝沒順序如果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較慢的澱粉、蛋白質就會阻塞消化較快的水果,多種食物攪和在胃裏,將使正常的消化過程受阻。而水果在體內36℃的高溫下很容易腐爛並產生毒素,從而影響健康。

因此,放下碗筷就急著吃水果的做法是極其錯誤的,應在進餐1小時後吃水果。至於飯後吃甜點,其最大的害處是會中斷、阻礙體內的消化過程,使胃內食物腐爛,並被細菌分解成乙醇及乙酸類的東西,產生氣體並導致各種腸胃疾病。

飯後喝湯,會衝淡食物消化所需的胃酸,影響人體正常的消化過程。那麼,湯究竟該在什麼時候喝呢?許多人都知道,在吃西餐時,第一個被端上桌的便是湯,並且量也不太多,僅僅一小碗而已。這種餐前先喝湯的做法才符合衛生要求。餐前先喝適量的湯,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墊墊肚子,不至於狼吞虎咽,吃得太急,又一下子吃得太多。

忌過多的生吃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糖和生物堿等活性物質。有的人以為營養物質在加熱時會受到破壞,因此喜愛生吃。但是生吃蔬菜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可以生吃的,那些新鮮、沒有受汙染、本身無毒、口感好的蔬菜才可以生吃。目前我國大多數蔬菜生長在有汙染的環境中,使用了並未完全無害化的人、畜糞便及垃圾作肥料,還噴灑多種農藥,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的蔬菜會受到多種細菌、病毒、寄生蟲及化學物質的汙染,生吃可能致病。另外,大多數蔬菜燒煮後味更佳,營養更容易吸收,如胡蘿卜素隻有在和油脂一起加工後才能被人吸收。燒熟後蔬菜體積明顯縮小,雖然燒煮時會損失一點營養素,但吃的量明顯增加,實際營養素的攝入量並不一定少於生吃蔬菜。有的蔬菜生吃口味不佳,如卷心菜、白菜;有的蔬菜生吃有毒,如扁豆、豇豆、刀豆等。所以,生吃蔬菜是有條件、有選擇的。

忌吃芹菜棄芹菜葉許多人在吃芹菜時,總要把芹菜葉扔掉,這其實並不正確。因為芹菜葉子裏的營養反而比莖要好。據測定,芹菜葉含鈣、鐵比莖要少些,但含其他營養素要比莖多。

如芹菜葉中含尼克酸比芹菜莖高3倍,維生素B1、維生素B2高4倍,維生素C高5倍,胡蘿卜素高50倍,類似情況還有蘿卜纓、萵筍葉等。

忌用茶水服藥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合物,用茶水服藥會使茶葉中的化合物與藥物起化學作用。

如鞣酸容易和藥物中的蛋白質、生物堿、重金屬鹽起作用,從而使藥物失效。所以,不宜用茶水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