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選擇(1 / 2)

“這一定是報應,壞事做多了,連穿越也是一個跑龍套的。”

“我這名字,如果穿到乾隆年間,說不定就能擠掉一個權傾天下的靈魂。”

漢,興平元年。一個靜謐的夏夜,月上中天,鳥鳴蟬唱。

何珅站在泰山郡境內一個依山傍水的寺廟院子裏感慨,現在他要做出一個選擇。

這個身體之前也叫何珅,但是生平卻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十年前,十二歲的何珅跟隨自己被地方豪族逼到絕境的父親參加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史稱黃巾之亂。

沒過一年,黃巾之亂的始作俑者,大賢良師張角病逝。黃巾軍群龍無首,本來已成燎原之勢的黃巾軍被漢朝軍隊及各地豪強組織起來的聯軍各個擊破,何珅的老爹就死於和朝廷軍隊的一場戰鬥中。

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名字在這場剿滅黃巾賊的戰鬥中粉墨登場。

比如曹操、孫堅、劉備。

黃巾賊雖然被擊破,但是還有大量的流寇盤踞在山河之間,有些選擇繼續做山大王,有些則選擇歸附朝廷勢力,比如何珅所在的這一部黃巾餘孽就選了後者。

在和朝廷的戰鬥中,何珅也成長為一個小頭目,跟自己情同兄弟的大哥張闓,帶著數千個黃巾餘孽投奔陶謙,張闓得封都尉,何珅則領了一個假佐的虛職,實際上還是跟著張闓做事。

都尉平時負責地方治安,接到命令之後可以領兵出征,俸祿高,有權利,是一個好位置。至於假佐,看這個輔佐的佐字,就知道是一個助理,上官看得起,受重用,看不起,那就個領工資的,而且工資還很低。

顯然在徐州牧陶謙眼裏,沒有何珅這號人物。他就是一個吃白食的黃巾降兵,連將都算不上。

黃巾之亂時,各地豪強勢力憑借平亂的便利明目張膽招兵買馬,實力急速擴張,大漢皇室對天下的掌控能力也迅速削弱,因此在黃巾之亂後皇室和皇帝變成了一些人謀取名利的工具,比如十常侍、比如何進、比如董卓。

有人無視朝廷,自然就有人重視朝廷,當董卓進軍洛陽,架空天子,禍亂朝綱的時候,曹操一紙檄文招來了各路豪強,打著討伐逆賊董卓的旗號進軍洛陽。

這一戰以董卓帶著天子撤回長安,諸侯軍隊解散而告終。但是曹操卻得了一個好名聲。

接著曹操在中原地區南征北戰,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黃巾餘孽和異族流寇,又大破青州黃巾餘孽三十萬人,得到大量降兵和人口,組建了青州兵,出任兗州牧。之後配合袁紹擊潰劉備和公孫瓚在青州盤踞的勢力,接連擊破袁術、黑山軍、南匈奴的軍隊,風頭在中原地區一時無二。

曹操現在盤踞的兗州在黃河之南,西望司隸,北望青冀,南臨豫州、西南與徐州接壤,十足的四戰之地。可是曹操卻偏偏在這裏站穩了腳跟,充分顯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何珅的主子陶謙在曹操剛入兗州的時候曾經想渾水摸魚,占領了兗州南麵的任城,結果被曹操一頓狠揍,縮回了徐州,一直在想辦法跟這個強勢的新鄰居修補關係。

所以在聽說曹操住在徐州琅邪國的老爹曹嵩要帶著家人錢財去許都找兒子享福的時候,立刻派出了都尉張闓和兩百輕騎護送。

護送的路程是從琅邪國到兗州的泰山郡,現在是曹操的地盤。泰山郡太守應劭會在泰山郡華縣迎接一行人,然後把他們送到正在東郡駐紮的曹操處。

這兩百輕騎其實都是張闓以前的黃巾軍老手下改編的,何珅作為張闓的好兄弟,自然也在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