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何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有些人認為,自己身體很好,吃什麼都香,自費體檢是花冤枉錢。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過於“前衛”,沒有必要。其實健康檢查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要知道,有許多病待到有症狀時才就醫,診斷治療,往往為時已晚。例如癌症,待到腫瘤出現症狀,或長得很大了才手術切除,往往已經轉移。如果在早期發現並手術切除,複發率很低。還有一些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在早期並無症狀,隻有靠體檢才能發現。如果到晚期有症狀且有並發症時才發現,治療就很棘手。因此,及早發現疾病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及早發現疾病主要靠定期體檢。
據調查發現,老年人中,高血壓及懷疑高血壓者占42.4%,血脂異常占60%,冠心病占18.5%,脂肪肝達到了53.2%,其他如前列腺炎、胃炎、慢性支氣管炎、腦梗塞、糖尿病等都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老年人要注重全麵體檢,尤其要針對自己發現的或有疑問的不適進行檢查。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如已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們可能在醫生的治療下能暫時得到緩解,但絕非能得到一勞永逸的良方,因此,這些病人仍然應定時進行疾病的複診和檢查。糖尿病人至少應每個月檢查一次血糖,並檢查是否有合並症發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檢查一次肝髒B超,以便能及早發現肝髒的病變。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疾病發展,及時調整用藥,達到治療的最好效果。中年以上生育過的婦女應每3年查一次乳房及子宮頸刮片,以排除乳腺癌和宮頸癌。男性50歲以上應每年檢查一次前列腺,包括肛門指檢及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因為男性癌症中前列腺癌是名列前茅的。此外,體檢中應包括胸部X線透視以排除肺癌,以及抽血測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等以排除肝癌等。必要時作B超檢查肝、腎及前列腺等部位。工作、生活緊張者考慮有無高血壓,體胖、營養過剩者考慮有無高血脂,年老體胖者考慮有無糖尿病等。
定期檢查哪些常規項目可診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老年人應定期體檢,發現疾病及早治療,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但是,老年人應做哪些體檢呢?通過體檢又能發現哪些疾患呢?
體重
老年人可得知自己的體重是否正常,有否消瘦或肥胖。體重過低會導致抵抗力降低,應激能力下降。肥胖常導致高脂血症、脂肪肝、結石症、高尿酸血症(痛風)等,同時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乳腺癌等發病的危險因素。肥胖已越來越影響現代人的健康長壽。
血壓
並不是每一個高血壓患者都有頭暈、頭痛等自覺症狀,定期測血壓可以及早發現高血壓,以便及早治療,特別是有家族遺傳的或肥胖人更應該關注血壓情況。
眼底
老年性白內障從中年開始發病,原發性青光眼也如此。眼底檢查是預防失明的積極手段。腦動脈是否硬化經常從眼底檢查入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過度肥胖者,必須查眼底。
生化全套
生化全套包括肝功、腎功、電解質、血脂、血糖等,是老年人最應進行的常規檢查項目,可早發現有否肝腎功能異常,有否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以便及早治療。
血液黏稠度 了解血液黏稠度,預測有無血液黏稠度過高引起缺血性中風的可能,以便及早治療消除隱患。
心電圖 心電圖可發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改變。心髒彩超可發現心髒大小、瓣膜病變等情況,胸悶、心悸氣促者,應作此檢查。
胸部X攝片 胸部X攝片可及早發現有無肺結核、肺癌、縱膈腫瘤等。頸椎、腰椎片可發現有無頸椎病及腰椎病變。頭暈頭昏及頭痛者作頭顱CT可早期發現腦梗塞,尤其是腔隙性梗塞,以便及早治療康複。
B超 肝、膽、脾、胰、腎及膀胱、前列腺(男)、子宮附件(女)B超體檢,是從形態學上反映髒器情況的重要手段,可發現上述髒器的病變,尤其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在無症狀時發現)意義較大。
甲胎蛋白(AFP)測定 甲胎蛋白(AFP)測定可發現早期肝癌;癌胚抗原(CEA)對早期直腸、結腸癌篩選意義重大;TSGF(惡性腫瘤特異生長因子)、C-12蛋白芯片檢測是目前腫瘤普查的最新手段,對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大便隱血試驗
可早期發現消化道疾患及癌症。
肛門指檢
有助於發現直腸癌、男子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等症。
老年人應定期體檢,每半年至少做一次,並注意作好體檢記錄,保管好化驗單。常規性檢驗項目(如體重、血壓、驗小便、心電圖、查眼底等)有條件的最好每季度查一次,這樣既能及早發現疾患,又能對自己已患疾病的治療、病變、發展有所掌握。
健康體檢有哪“五忌”
健康體檢對糾正錯誤的生活習慣,及早發現並治療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對於中老年人,健康體檢是保證生存質量、預防疾病和延長生存期的一個有效手段,是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的問題。通過健康體檢,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發現一些不易察覺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時幹預、終止疾病的發生發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不少受檢者由於對體檢的一些關鍵環節重視不夠,或認識偏差,在進行健康體檢時,有些問題常被人忽視,以致影響了體檢結論的準確性,使體檢的目的難以達到。
忌采血時間太晚
體檢的化驗,要求早上7:30~9:30空腹采血,最遲不宜超過10:00.太晚會由於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的影響,血液狀態發生變化,使血糖值失真,失去化驗的意義。所以受檢者應按規定時間采血,不要輕易誤時。
忌體檢前貿然停藥
采血要求空腹,但對慢性病患者服藥應區別對待。如高血壓病患者每日清晨服降壓藥,是保持血壓穩定所必需的,貿然停藥或推遲服藥會引起血壓驟升,發生危險。按常規服藥後再測血壓,體檢醫生也可對目前的降壓方案進行評價。服少量降壓藥對化驗的影響是輕微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高血壓患者應在服完降壓藥後再來體檢。對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者,也應在采血後及時服藥,不可因體檢而幹擾常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