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齋不念佛——素食養生法
如今的吃素,已不再是出於宗教的禁忌和約束。“吃齋”不念佛,已經成為一種很時尚的“我行我素”的美食態度。
佛教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舍去。於古人,食素則是崇尚樸素清淡的生活方式。
孔子也不愛吃肉,說:“飯素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為21世紀人們生活追求的方向,也成為了人們身體健康一個重要部分。
現代人食素,更多是從健康考慮。新素食主義與綠色和平運動、環境保護、動物保護一起,成為風行歐美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如今,不僅僅是歐美流行素食,幾乎新素食主義已經被所有的健康、美容專家所認同。
素食成風,是一種新的飲食行為,也是現代科技的一大進步,它不僅僅是一種趕風潮,而是人們的健康與吃素食是緊密聯係的。素食也成為了一種文化,一種全球性時尚的標簽,一種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現代人食素,更多是從健康考慮。
素食與環保、動物保護一樣,代表著一種“不受汙染”的文化品味和現代意識。吃出健康,吃出美麗,吃出文化,吃出聰明,是新素食主義者追求的目標。新素食主義者並非完全拒絕素食,他們堅持的是基本吃素,堅持動植物食品混食的飲食原則,這也是他們和傳統吃素的飲食的最大區別。
現代人對綠色、健康、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而且提倡素食主義也在大興其道,因此,素食受大家歡迎早就有之。同時按照人體生理學來說,人們吃素食一年四季應時而異,冬天要為身體儲備能量,選擇營養價值高的素食,夏天人體機能活躍,在進餐方麵則更注重清淡和爽口,這便是生理的需要。
李漁在他的《閑情偶寄》中說“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漸近自然也”。
從概念上說,素食分四種:一是“全素素食”(不吃所有動物和與動物有關之食物),二是“蛋奶素食”(在動物性食物中隻吃蛋和牛奶),三是“奶素食”(除牛奶外所有動物性食物均不食用),四是“果素”(除攝取水果,核桃,橄欖油外,其它食物均不食用)。現在素食主要指用蔬菜(含菌類),果品和豆製品麵筋等製作的素菜。
現在通過專家的指點和素食者的經驗,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他們以含有豐富營養素和微量元素的素食為主,輔之以乳製品、蛋、魚,甚至少量雞肉。他們這種折中的“新素食主義”在現實生活中更具可行性,自然受到現代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女性的追捧——素食所表現的那種天然純淨,優雅健康的色彩,與女性溫順平和的天性似乎格外吻合,這也是現代越來越多的女性吃素的原因了。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或者極少吃素食的人,何不試試吃素食的妙處;
如果你還不知道素食對人體的健康有極大的作用,那麼,趕快加入我們的“素食革命”,讓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吃肉者“百病叢生”
國內外許多醫學機構和專家們同意並且默認,從人的構造和機能上看,人更適宜吃素食。換句話說,人原來是一個素食動物,隻是因為各種原因,人才吃起了肉,結果健康連連受到威脅,百病叢生。
醫學界做過這樣的研究,把人的腸子和食肉動物的腸子做了比較。以老虎為例,它的腸子看起來又短又直,沒有很多曲折。我們知道,肉易腐敗,所以老虎必須是較短的腸子,使肉的消化殘餘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而人的腸子總共約30尺長,光是大腸就五尺長,接近老虎的三倍,因此人不宜吃肉類;因為肉類容易腐敗,在腸子的溫度下更易腐敗與發酵,這一點,我們可由草食動物的糞便沒有肉食者的那種臭味而想象到。腐爛的肉類在人的腸子裏會生出多少致病菌毒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