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營養
所謂營養,就是人體從外界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的物質以維持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一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離不開營養,沒有營養攝入,生命就會停止。
美國著名營養學專家、心理醫生卡爾·普非佛告誡世人:“我堅信,如果我們攝入適量的微營養物質,即滋養我們所必需的基本物質,大多數的慢性疾病就會消失。”
2.營養為健康之本
健康不僅是指身體不生病,還包括生理上、心理上與社會、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如由亞健康狀態發展為健康狀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是通過合理營養加以調節。
生命首先在於營養,一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需要營養,沒有營養,就談不上健康。研究表明,營養狀況不僅關係到本人,還將影響下一代。營養狀況良好的母親,她們所生的嬰兒有94%健康狀況良好;而營養狀況不良的母親所生的嬰兒,有92%健康狀況不佳。在各類人群中,注意營養的攝入可使許多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下降,如心髒病可下降20%,腫瘤下降30%,糖尿病下降50%。合理營養能有效預防各種營養缺乏症和營養過剩,以及諸多的常見病、多發病。同時,不斷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還可有效預防一些癌症的發生。
一般認為,人到60歲左右將進入老年期,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在45歲左右就出現兩鬢斑白、耳聾眼花、眼角出現魚尾紋、眉毛外1/3變得粗長、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等老年性變化,即出現“早衰”現象。如果做到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推遲衰老是完全可能的。科學家對不同群體期望壽命調查的結果表明,從事營養工作者其平均壽命為昀長。
當然,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後天的食物營養、生活方式、衛生狀況、氣候環境、體育鍛煉、精神狀態、嗜好習慣等。但在這些因素中昀基礎、昀主要、昀根本、昀經常對生命質量、壽命長短起作用的仍是膳食營養。
3.生命離不開七大營養素
人體必需的七大營養素概述如下。
(1)蛋白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在體內不斷地合成與分解,是構成、更新、修補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它參與物質代謝及生理功能的調控,保證機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並供給能量。肉、蛋、奶、魚、豆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2)脂肪:脂肪是能量的來源之一,它協助脂溶性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K和胡蘿卜素的吸收,保護和固定內髒,防止熱量喪失,保持體溫。油脂是脂肪的主要來源。
(3)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需要量雖少,但由於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分為水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兩類。它們對人體正常生長發育和調節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
(4)糖類:糖類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人體所需要能量的70%以上由糖類供給。它也是組織和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五穀類是糖類的主要來源。
(5)礦物質:礦物質是骨骼、牙齒和其他組織的重要成分,能活化激素及維持主要酶係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調節作用。蔬菜、水果是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6)水:水是人體內體液的主要成分,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約占體重的60%,具有調節體溫、運輸物質、促進體內化學反應和潤滑的作用。水的來源主要是我們每天所飲用的水和食物,以維持體內所需。
(7)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指植物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成分,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能使腸道中的食物增大變軟,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便速度,纖維素可減少消化過程中對脂肪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及減少對葡萄糖的吸收。
4.營養素在人體內的作用
食物中有千千萬萬的化學物質,但並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是營養素。營養素在人體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是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成分:如婦女懷孕後,將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受精卵孕育成體重約3.2千克的新生兒;少年期兒童身高急速增長、骨骼和生殖器官的迅速發育等。
(2)是人體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成分:如肌肉收縮,呼吸中氧氣的傳送等,甚至人類大腦的思維能力,婦女的生育能力等都與營養素有關。
(3)抵抗疾病所必需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