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現代社會中完全符合以上“健康十條”的人群僅占人口總數的15%,學者們稱這些健康人是“第一狀態”;被確診患有疾病屬於不健康的人群也占15%左右,稱之為“第二狀態”;而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人群占70%,既非疾病也非健康的狀態是“第三狀態”。這個“第三狀態”,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也叫“亞健康”。亞健康是一種動態過程,不會停留在原有狀態中。它向著兩個方向轉變,其一是向疾病狀態轉化,這是自發的;其二是向健康狀態轉化,這是需要自覺的,即需要付出代價與努力。這就是說亞健康是可逆的,通過努力可回歸健康。
目前認定,軀體上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感覺,均可以概括為亞健康。衰老、疲勞綜合征、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複期,均屬於亞健康狀態範疇。亞健康狀態的範疇具體包括下麵幾點:
1.泛指心身上不適感覺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症狀,在相當長時期內往往難以確診的狀況。
2.某些疾病的臨床前期表現,如已有心血管、腦血管病、呼吸係統、消化係統和某些代謝性疾病的症狀,而未形成明顯的病理改變。
3.一時難以明確其臨床病理意義的“症”或“征”,如疲勞綜合征、神經衰弱症、憂鬱症、更年期綜合征等。
4.某些重病、慢性病雖已臨床治愈進入恢複期,卻仍然表現為虛弱及種種不適。
5.在人體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組織結構老化與生理功能減退所出現的虛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