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
作者:宋立敏
思想品德課程是為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的相關知識,以培養現代公民應有的心理素質、法律意識、社會責任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麵鋪開,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已經滯後於社會發展。思想品德課隻有針對新教材特點進行教學改革,才能幫助學生認識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並改變生硬、陳舊、傳統的說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合作探究、學會創新、學會做人,從而使教學目的達到最佳效果,使思想品德教學走上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軌道。
1 激發教學的主體作用,變獨白為對話
在“三個中心”即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觀念的支配下,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知識的權威者和社會的代言人自居,在師生關係上,認為自己是權威,是中心,是發號施令者,學生是觀眾、聽眾,要絕對地服從自己,課堂就成了教師的獨白和滿堂灌。這種脫離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負擔加重,更壓製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變獨白為對話,采用以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法。例如:平等、積極互動的對話教學法,要求教師和學生同演課堂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學生敢於碰書本上說的和教師講的,敢於懷疑,民主、平等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主體意識及相關主體精神為目標的“導學”式教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專注的學習品質、獨立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達成主體性教育目標及初步的創新學習教育目標;“活動”式教學法,是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內容,以主體互動為過程,以主體構建為結構,通過主體參與來完成教學,實現主體發展的教學;以思想品德課教學和網絡通信技術教育結合的信息技術教學法,將思想品德理論與網絡提供的大量材料結合起來,提高認識,培養學生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主動性,並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協作精神等,充分激發教學的主體作用等。
2 教師善提問引發學生勤思考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思考是學習的靈魂,是開啟通往科學之門的鑰匙。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頭腦,引發學生勤思考,促進他們善思考,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巨大潛能。解放學生頭腦,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創新過程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啟迪學生勤思、善問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作為教學的啟迪者,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思想碰撞,創設引發學生大膽想的切入口,抓住時機讓學生去質疑去解疑,變過去的機械學習為主動探索求知。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養成學生善思勤問的好習慣。
3 培養濃厚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喜歡思想政治課,首先教師得想辦法讓學生喜歡你,即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要求教師上課要有激情,要有親和力,要善於鼓勵學生,欣賞學生優點,聯係生活實際,結合社會熱點。比如講麵對全球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形勢,大量中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人數劇增、收入減少等不利影響,應如何合理消費和理財?如何增強信心迎接挑戰,攜手合作渡難關?通過對熱點問題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是教學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育人質量。要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的自信心、情感、態度、思維都處於積極狀態,讓學生參與課堂設計,參與課堂活動,親身感受成功喜悅,從而獲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再次,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關於環境問題的教學,先讓學生結合切身感受,參與社會調查,總結自己生活地區存在哪些環境汙染問題,應采取哪些對策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這種形式能解決課本中不易解決的問題,也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 堅持啟發式原則
在啟發式原則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上要善於采用情緒調節教學法、合作性學習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形成,才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要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使教學環境適宜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問題解決”為線索,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楊店子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