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缺失的原因
智庫
作者:劉瑩
摘 要:誠信缺失已成為製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本文試從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出發,闡述誠信缺失造成的危害,進而剖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缺失的原因。
關鍵詞:市場經濟 誠信缺失 誠信機製
一、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
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產生,商品市場逐漸發展起來。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活動為依據來進行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組織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實信用是主體增強競爭優勢的社會資本,是防止市場扭曲的基本手段,是謀取正當利益最大化的必要前提。誠實信用是市場契約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是市場競爭的必備要素,是合理獲利的有力保障。它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與發展的基本德治條件,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經濟形式,它具有平等性、法製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的特征。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由於其固有缺陷,即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誠信問題日益凸顯。誠信缺失的現象已成為製約市場經濟發展的症結。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缺失的表現可以歸結如下:
1.個人信用失常。個人信用是社會信用的最小單元,也是社會誠信的直接表現。個人信用失常表現為個人在經濟與社會交往中利用契約的不完備性,進行惡意破壞契約和逆向選擇的行為。欠債不還、惡意透支、學曆造假、偽造票證、學術不端等都是個人信用失常的常見表現。
2.企業信用惡化。企業是參與市場的主體,企業信用若出現缺失,則會嚴重影響市場的穩定運行。製假售假、惡意競爭、招標圍標、失信賴賬、惡意欠薪、賬務虛假、偷稅漏稅等企業失信行為,使商業信用日趨萎縮,也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擾亂市場秩序。
3.中介組織失信。中介組織主要為市場主體提供信息谘詢、經紀、培訓、法律等各種服務,在各類市場之間從事評估、協調、檢驗、仲裁等活動。中介組織的中介活動是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相結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發揮著調節與監督的職能。然而,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為自身利益提供虛假信息,與企業合謀、欺騙公眾等行為成為誠信缺失的重要表現,嚴重幹擾了市場秩序。
4.政府信用降損。政府信用是社會誠信的基石與保障。政府誠信缺失現象嚴重,為社會風氣帶來極大負麵影響。然而,近年來我國正處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轉軌時期,政府政策存在不穩定和不連續性,個別地方政府還存在貪汙受賄,偽造政績,地方保護主義等現象,使得公眾對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和承諾的信任度下降。
個人、企業、中介組織乃至政府的誠信缺失擾亂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使得市場競爭難以有效開展,市場配置資源功能受到破壞,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目標的實現,社會誠信的重建已經迫在眉睫。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