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有一次因病,傳旨誰都不接見,一連數日,許多事情都不得奏報,文武百官為朝中大事非常焦急,但又不敢進宮見駕。
將軍樊噲很惱火,闖進宮去,一直來到皇帝床前,高聲道:“想當初,您在沛縣起兵時,何等英雄氣概,今天下已定,精神反而如此不振,您重病不與大臣商議國家大事,整天隻和一兩個太監待在深宮裏,難道您忘了當年秦始皇病死時,宦官趙高假造遺詔,殺害公子與文武大臣,禍亂天下之事嗎?”
劉邦聽罷翻身起床,馬上召見群臣,商議大事。
當得意時,須尋一條退路,然後不死於安樂;當失意時,須尋一條出路,然後可生於憂患。
“生活”的真義是——
生活艱難時,要麵對它。生活安靜時,要接受它。
生活辛苦時,要體驗它。生活憂傷時,要克服它。
生活滿足時,要享受它。生活迷蒙時,要揭開它。
生活活躍時,要把握它。生活美好時,要歌頌它。
生活挫折時,要奮起它。生活清閑時,要計劃它。
生活思考時,要完成它。
(孫少斌薦自《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