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實驗班就是對新教育模式的實驗地,當這種模式獲得成功時,也就是這種模式可以推廣之際。記者了解到多所院校正在實行實驗班模式,而這些學校在這次時裝周上所展示的,幾乎都是實驗班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看著時裝周上一場場設計完整、精彩紛呈的時裝秀,記者認識到了實驗班學生的實力。

“這次大學生時裝周上所展示的作品,均出自我們重點人才試點班學生之手,其中的兩個女孩共同完成15套設計作品,雖然並未全部展出,但也可見實驗班的實力。”王翮說。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實驗班也是為了補救各大高校擴招後出現的問題。“自擴招後,由於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出現了部分學生‘吃不飽’的現象,為了培養中國原創設計人才,我們經過精心選拔組成了20人的重點人才試點班。”王翮說,每個學生的就業意向都不同,學校應該根據不同的意向,策劃不同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

到大二下學期,學校通過兩年的觀察,會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流行趨勢敏感度和設計把控的連貫性等方麵進行細致考核,選拔出一批立誌做中國原創服裝設計的學生。“這些學生從設計思路規劃到材料選擇,甚至到後期的成品展示都具有相當的把控能力。”王翮說。

對於這些學生的教育,學校頗費心血,不僅有校內老師的指導,還會聘請國內知名設計師上課,提供特別的課程設計,以及可在服裝企業實習的多種機會。

實驗班並非偶然現象,江西服裝學院自2011年開始就策劃了訂單式教學和“卓越設計師”培訓計劃。“卓越設計師”培訓計劃每年選擇部分學生獨立成班,配備獨立工作室,不再單純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麵,選擇優秀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項目教學計劃。另外,平時的作業大部分圍繞國家各項大賽布置。

“我校在培養設計人才的理念上,不光要求繪畫能力,還要求能將畫出來的款式圖和效果圖,通過不同風格的麵輔料,塑造版型廓型,最後運用各種工藝技巧,體現服裝的整體效果。同時,還輔以生產管理、市場營銷、陳列等,讓設計專業的學生掌握一件作品從前沿研發、中期生產到終端營銷的全過程。”江西服裝學院副院長楊漢東說。

廈門理工學院則有一個名為卓越工程師的省級項目,項目選拔部分學生組成一個班級,教師則一半來自校內,一半來自各大服裝企業,身份大多為設計師和設計總監。(董笑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