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矮凳 坐或跪時支撐腳或膝的矮凳子或支撐物。
B
半頭幘 古代頭巾的一種,未成年人所用。也稱“童子幘”。
背搭 即半臂,它長短至腰,前後都用整幅布料製作,前麵的布料用作衣襟,扣在右肩下,襯襟較窄,可在肋骨下綴上紐扣。
筆格 亦稱筆架、筆擱,即架筆之物,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筆筒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插筆用具。
筆洗 文房用具之一,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形製種類繁多。
筆硯 硯台。
痹 是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
便轎 也稱“雲兜”,中間為座椅,兩邊用杠子固定,是遊山用的轎子。
C
襯衣 也叫汗衫,即單衣。清末民初的襯衣,上係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瘡瘍 瘡瘍是所有腫瘍和潰瘍的總稱,包括癰疽、疔瘡、癤腫、流注、瘰鬁等體表疾患。
床帳 把蚊子隔在外麵的帳幕,特指掛在床架上將床圍住的一種帳幕。
瓷枕 用瓷器製作的枕頭。
腠理 腠理是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
D
大腸經 大腸經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簡稱。
膽經 膽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足少陽膽經的簡稱。
導引 古代的一種健身方法,由意念引導動作,配合呼吸、運氣。相當於現在的氣功或體育療法。導引使血氣流通,促進人體健康。常與服氣、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進行。
燈龕 神龕、佛龕,龕中有長明燈。
登山屐 前麵沒有齒的木屐。
鬥笠 以竹篾夾油紙、竹葉等編製而成的寬邊帽子,用來遮太陽或雨。
鬥帳 形似覆鬥,上狹下寬的床帳,常作盝頂或四角攢尖頂。鬥帳即小帳,是家中專用的坐帳。
督脈 督脈是奇經八脈之一,其在人體的循行路線是,從小腹內開始運行,從會陰部向後,行於脊裏正中,往上至風府,進入大腦、頭頂、下額,沿前額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齒。如果督脈發生病變,就會出現脊柱強直、角弓反張、頭重痛、項強、眩暈、癲癇等病症。
肚兜 古稱兜肚,是護胸腹的貼身小衣,上麵用布帶係在脖頸上,下麵兩邊有帶子係於腰間。
E
鵝毛被 鵝毛做的被子,輕便保暖。
耳枕 長度和寬度如枕頭,中間開一個小孔,臥時把它放在枕頭上麵,將耳朵放進去。
F
肺朝百脈 全身的血液都要流經於肺。
肺經 肺經是手太陰肺經的簡稱。
飛來椅 臥榻上的背靠,用藤條穿起來的木框,無麵無足,樣式像鏡架。
肺氣 肺氣即肺髒的功能活動,包括胸中的宗氣。肺氣也指呼吸之氣。
肺俞穴 肺俞穴在人體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主治的疾病是咳嗽、氣喘、吐血、骨蒸、潮熱、盜汗、鼻塞等。
肺陰 肺陰是指滋潤肺髒的陰液,肺髒既受脾氣上輸的水穀精氣所滋養,又受腎水的濡養,二者合稱肺陰。肺陰與肺氣相互為用。
風兜 一種呢製的風帽,普通多用紅色呢料,下連肩背,前麵包住兩頰下巴。
風府 風府是督脈在頸部的穴位,具有散風熄風、通關開竅的作用。
風寒 風寒是指風和寒相結合的病邪。臨床多見惡寒重、發熱輕、身痛、頭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緊等症狀。治療的方法應以祛風散寒為主。
風輪 中間有個轉軸,四麵插入木板扇五六片,需人舉柄搖動。
風門穴 風門穴,又名熱府,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在背部,從朝向大椎下的第二個凹窪(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的中心,左右各約2厘米之處。其主治疾病是感冒、發熱、咳嗽、頸椎痛、肩膀酸痛等。
風瘧 即瘧疾。
風熱 風熱是指風和熱相結合的病邪。臨床多見發熱重、惡寒較輕、口渴、咳嗽、舌邊尖紅、苔微黃、脈浮數,甚則口燥、咽痛、目赤、衄血等。治療的方法應以疏風清熱為主。
風癢 即皮膚瘙癢症,秋冬季節,燥邪當令,燥則生風,老年人因肝腎陰血逐漸虧虛,陰津虧損,陰虛火旺,易生風化燥,內燥與外燥相因,以致肌膚失養,生風發癢。
幅巾 指用一塊帛巾束首。
扶老 即竹製或藤製手杖,高出頭一尺多,老年人步行時用來借力。
G
肝經 肝經是足厥陰肝經的簡稱。
肝氣 肝氣是指肝髒的精氣。
肝血 肝血是指肝髒所藏的血,不能與維持陰陽平衡的肝陰截然分開。從臨床來看,肝血的一些病症,常與血虛、失血相連。
葛衣 用葛布製成的夏衣。
鼓脹 腹部脹大、腹皮青筋顯露、四肢不腫(或微腫)的一種病症。
拐 一種與人腰齊高的短杖,上麵有四五寸長的橫杆,方便手拿。
滾腳凳 一種腳踏矮凳,中間圓,兩頭較寬,腳踏在上麵可像轆轤一樣轉動。
H
汗 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代謝的產物。
環椅 即後麵有靠背、旁邊有扶手的椅子。
魂 魂屬陽,構成人的思維才智,是人的精神意識活動的一部分。
J
夾層小帽 分為有邊和無邊兩種。有邊的其邊必須舒軟,可用手隨意折回調整高低。
夾衣 有裏有麵的雙層衣服。
將軍套 皮製帽邊,有四個開口,分成四塊,前邊垂下與眉毛齊,後邊垂下能遮住頸部,兩旁垂下可遮住耳朵和雙頰。
痎瘧 兩天一發的瘧疾。
筋攣 筋攣是指因外感寒濕,或血少津虧,經脈失於營養而導致肢體筋脈收縮抽搐,不能舒轉自如。
緊身 家居便服,樣式與馬褂相似,胸前加短襟,袖稍窄,長度超過肘三四寸,下邊縫聯。
精氣 精氣泛指生命的精華物質以及其功能。
津液 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主要指體液,還包括唾液、腸液、胃液等機體分泌物。
L
勞宮穴 勞宮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絡上的一個要穴,在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時正在中指尖下,主治昏厥、昏迷、中暑、嘔吐、心痛、口瘡、心悸、癲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