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情極百病生,情舒百病除(1 / 1)

“情極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這句諺語告訴我們,人的七情若超出了正常的範圍且過於激烈的話,就會導致人體生病;而一個人的七情若平衡協調,則有助於防治疾病,有助於人體健康。

1情極百病生

所謂的“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的總稱。《黃帝內經》中指出,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驚傷氣。例如,喜原本是人的一種積極的情緒,但若喜過了頭,則可能會引起大腦功能紊亂,甚至導致精神失常;大怒傷肝,情節嚴重的會引起腰部疼痛、腹瀉,甚至出現狂躁、昏厥等症狀;憂思過度易引起神經衰弱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會出現頭暈、心慌、失眠等症狀,還會引起肺部疾病、婦科疾病,並會損傷心脾,導致吐血、咯血、胃痛、嘔吐等病症;過度的悲傷會誘發心髒攣急疼痛、暴盲、暴聾等病;過度驚恐易傷害腎髒,進而引起小便失禁、陽痿、哮喘等病。

一個人情緒不平和,疾病也會隨之而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不好的事情時,都要學會坦然地麵對,樂觀地接受,而不要一味地過度地沉迷於不如意的事情之中。過度沉迷於一件事,太把它放在心坎上,就會被這件事所牽引,它的一點點變化都會牽動著人的情緒,使人變得緊張,而緊張的情緒更會放大痛苦。有的人在情緒緊張時,會出現背部疼痛的現象。輕微的肌肉扭傷造成的疼痛,人們通常注意不到,但是在情緒緊張時,背上的疼痛刺激就感覺很明顯了。

2情舒百病除平時保持情緒的穩定,不大喜大憂,不過思過慮,不大怒大悲,不過恐過驚,我們就能防止很多疾病的發生。

想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緒。在平時,應該養成對自身心理過程細致觀察的習慣,在情緒將要發生波動之時,要及時發現並適當引導,這樣就能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為了做到身心協調,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和鍛煉身體;從心理角度來講,要陶冶情操,開闊心胸,以避免長時間地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中,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麵健康。

要做到身心和諧舒暢,可以先從戒“怒”開始,用理性情緒來克服自己感情上的衝動。還要善於調節自我情感,對外界的刺激保持穩定的心態,以避免劇烈的情緒刺激。同時,還要學會把負麵情緒轉移出去,改變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態度,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還是無法緩解,那就要把積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發泄出去,以達到內心的心理平衡。例如,當感到有巨大心理壓力和出現悲傷、憤怒、怨恨等情緒時,要勇於在親人、友人麵前傾訴,合理地宣泄一下,在他們的勸慰和開導下,不良情緒便會慢慢消失。

此外,要想擁有舒暢的情緒,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種輕鬆平和的心態,正確地看待自己,寬容地對待別人,努力與周圍的環境保持和諧。人生活在社會中,自然要與他人、與社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聯係,這就有一個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問題。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輕鬆平和的心態,就能不被物欲束縛住心靈,不被狹隘遮擋住視野,就能妥善處理方方麵麵的關係,更好地做好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貧窮時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節操;富貴時不奢侈揮霍,不驕奢淫逸;成功時不得意忘形,保持謙虛,繼續努力;失敗時不消極頹廢,依然不屈不撓,奮發進取,這就是保持平常心。古人說:“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也是平常心,是大胸懷、大境界。

小貼士用書法來調節情緒

中醫學認為:“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太過會使髒氣失調。愉快則是心理的最佳狀態,它既不過於興奮,又抑製和衝淡了不良情緒。習練書法,可以做到調整心態,使情緒穩定,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一個人在狂喜之時,習書法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習書法能抑製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習書法能散胸中之鬱,精神愉悅;過思之時,習書法能轉移情緒,抒發情感;驚恐之時,習書法能神態安穩,寧神定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