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曆史學習,樹立曆史意識
卷首論壇
作者:劉悅斌
習近平同誌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開學典禮上,專門講了領導幹部學習曆史的問題,這個講話十分重要、必要和及時。
關於學習曆史的重要性此處不贅述,我想每個人都會想到兩句話,一句是毛澤東教導的“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一句是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言簡意賅而又意味深長,耐人思索。
說必要,是因為近些年來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很多人對曆史普遍不夠重視,不夠了解。舉例說,提起中國近代史上為人熟知的國恥“火燒圓明園”,很多人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說“八國聯軍幹的”,而實際上是英法聯軍幹的,時間是1860年,八國聯軍侵華是40年後的1900年。
說“及時”,是因為中國的改革進行到今天,已經進入到深水區,下一步如何走,需要好好總結曆史的經驗,反思曆史的教訓,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隻有“深刻了解過去”,才能“全麵把握現在”,也才能“正確創造未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成績有目共睹,而改革開放就是在借鑒曆史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可否認,改革開放的事業現在到了攻堅的時候,如何“全麵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這就需要在“深刻了解過去”上下功夫了。
近平校長在講話的最後指出,領導幹部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曆史意識。竊以為這是整篇講話的點睛之筆。曆史包羅萬象,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任何一個人對曆史知識的了解總是有限的,所以,對於領導幹部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曆史知識,而是樹立曆史意識。所謂“曆史意識”,我以為主要有兩層意思。
一是向曆史學習,養成以史谘政的意識,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今天是曆史的延續,不了解曆史,就難以把握今天。另外,正像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曆史上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因此,在工作中,特別是在做出決策時,經常回顧回顧曆史,注意曆史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以為鑒,有助於做好自己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曆史,認清曆史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明晰自己的曆史責任,養成按照曆史發展規律辦事的自覺性,這樣就會在實際工作中具有前瞻性,就能主動地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就能避免犯重大的曆史性錯誤。
一是要養成對曆史負責的意識。所謂對曆史負責,就是所作所為要經受得住曆史的檢驗,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認識到:第一,曆史不能重來,一旦發生,便永不可改變,所以在製定、實行一個政策時,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大程度地避免犯錯誤,盡可能少地“交學費”;第二,對曆史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對民族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能做到這一點,就會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否則就可能遺臭萬年。因此,對曆史負責,實際上也就是對自己負責。曆史上正反兩方麵的例子都很多,熟悉了曆史,就會有助於自覺樹立起對曆史負責的意識。
說到這裏,想起司馬光《涑水記聞》裏的一則故事:“太祖嚐彈雀於後園,有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慰勞之。”宋太祖之所以改怒為笑,還大大地賞賜了那個大臣,自然是怕在史冊上留下惡名、罵名。我們今天的領導幹部難道還不如一千多年前的皇帝有曆史覺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