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青春無畏,兒科疾病隻是“小兒科”(2 / 3)

水痘全年都可發病,以冬春兩季較多。任何年齡皆可發生,以10歲以下小兒多見。一次患病,終身有免疫力。由於病情一般都比較緩和,很少出現重大並發症,一般能夠完全恢複,很少留有後遺症。

水痘是一種常見的由病毒引起的兒科病。多見於6個月至6歲小兒,薄壁的小水皰。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水痘初起為皰疹、丘疹,大小不一,伴隨發熱、咳嗽、頭痛、四肢酸軟疼痛等症狀。出水痘後可能會留下斑痕,病後或獲終生免疫。對付水痘,可以參照以下幾種方法:

1.物理療法

洗熱水澡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2.飲食療法

(1)飲用胡蘿卜汁可以加速瘡口愈合。

(2)綠豆湯中加入適量甘草共煮,加紅糖代茶飲。

(3)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淨共煮,粥熟豆爛之後放入冰糖。每日一劑,分三次服完。

(4)鮮香菜150克,胡蘿卜200克,幹栗子150克,鮮荸薺100克,洗淨後切碎,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熬煮,湯沸後去渣即可飲用。每日熬一鍋,分兩次溫服,連用3~5天。

(5)用鮮竹筍與鯽魚熬湯,一天三次,不限量。

3.草藥療法

(1)金銀花、石膏各30克,玄參、紫草、澤瀉各15克,薄荷9克,荊芥6克,水煎服。

(2)板藍根100克,銀花50克,甘草15克,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適量,每次10~20克,每日數次。

(3)金銀花10克加水煎至100毫升,兌入甘蔗汁100毫升,混合後飲用,一天喝完。

(4)銀花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2~3天。

小兒百日咳,須知飲食四忌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飛沫傳染。臨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後有深長的“雞鳴樣”回聲為特點,常伴嘔吐。嬰兒無回聲,常發生窒息及合並肺炎。6歲以下小兒易受感染。以下幾種方法治療百日咳十分有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一、草藥療法:

1.用天竺子20克,紫苑25克,炙百部25克,炙款冬20克,枇杷葉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人參、麥冬、五味子、沙參,白術、茯苓、川貝、百部、陳皮各10克,炙甘草16克。水煎,早晚分2次服,每日1劑。

3.可用新鮮雞、鴨膽洗淨,取純膽汁加入白糖內服,每次1個雞膽或1個鴨膽,每日2~3次。用豬、羊等畜膽也可。

4.桑白應、川貝、黃芩、杏仁、葶藶子、冬瓜子、百部,枳實、青黛各10克。水煎服,早晚分2次口服,每日1劑。

二、物理療法:

在足底抹上橄欖油防止起泡,然後用大蒜泥敷。用繃帶綁住並套上襪子,整夜使用。如果條件允許可每天進行1~2次泥敷,每次敷1~2小時。

三、飲食療法:

1.大蒜45克,生薑9克,紅糖18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

2.把450克切成丁的洋蔥和60毫升蜂蜜、1升水混合。用小火慢慢地煮(燉)1~3小時。每1~2小時服用2湯匙。

3.放一薄片洋蔥在碗中,倒1湯匙蜂蜜。蒙住碗,放置一夜。早晨搗碎,擠壓。每天1~2次,服用1湯匙。

4.大棗15枚,胡蘿卜150克,白糖適量。將大棗洗淨,胡蘿卜洗淨切塊,共置鍋內,水煎取汁,調入白糖,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服10~15日。

健脾消積,掐斷小兒腹瀉的病根

嬰兒期腹瀉多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有急性及慢性腸炎之分。嬰兒腹瀉病因很多,可為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飲食不當及氣候改變等引起,但重型腹瀉多為腸道內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