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癰瘍劑(1 / 2)

【定義】具有散結消癰、解毒排膿、生肌斂瘡等作用,治療癰疽瘡瘍的方劑,稱為癰瘍劑。

【分類】分為治外癰(體表癰瘍)和治內癰(髒腑癰瘍)兩類。

【配伍】常配活血祛瘀、行氣通絡、解表散邪、祛濕化痰、補益氣血等藥。

【使用注意】①辨清體表、髒腑癰瘍及陽證、陰證。

②癰瘍已經成形,甚至膿毒內蓄,應盡早使用外敷或切開排膿法。

③癰瘍中期,應根據毒邪、正氣盛衰而調整用藥。

④癰瘍後期,毒邪未盡之時,補法不宜過早使用。

治外癰

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仙方活命銀芷防,歸芍乳沒陳草攘,山甲皂刺花粉貝,癰瘍初起第一方。主治:癰瘍腫毒初起。患處紅腫焮痛,或身熱凜寒,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數有力。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方解:君:金銀花———清熱解毒,芳香透散。

臣:防風、白芷———疏風透邪,散結消腫。歸尾、赤芍、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佐:陳皮———理氣行滯。貝母、花粉———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穿山甲、皂角刺———活血通經,透膿潰堅。

佐使:甘草———清熱解毒,和中調藥。

羅美稱“此瘍門開手攻毒之第一方”,王子接謂“瘍科推為首方”,意指本方可使癰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使用範圍廣泛。亦蘊含癰瘍初起應盡早使其消散,以防邪盛成膿、傳變之義。

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五味消毒金銀花,野菊公英天葵加,地丁酒煎疔瘡治,汗出毒解效堪誇。主治:疔瘡初起。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鐵釘,以及癰瘍癤腫,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功用:清熱解毒,消散疔瘡。方解:君:金銀花———清熱解毒,消瘡散結,又芳宣透邪。臣佐: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子———助金銀花解毒消瘡。

佐使:酒———通行血脈,引入病所。

用法:被蓋汗出。意在服藥後蓋被,溫開肌腠,微微汗出,使毒邪自患處隨汗而解。

四妙勇安湯(《驗方新編》)四妙勇安銀花玄,歸草四味不可減,清熱解毒兼活血,脫疽潰爛可保痊。主治:脫疽。患肢皮膚黯紅,微腫灼熱,潰爛腐臭,甚則脈數。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方解:君:金銀花———清熱解毒。臣:玄參———助金銀花瀉火解毒,又滋養陰液。佐:當歸———養血活血,化瘀通脈。佐使:甘草———助君、臣藥清熱解毒,兼調和諸藥。

用法:一連十劑,藥味不可減少。意指本方藥用四味,配伍精當,需連續服用,方可永保平安。

陽和湯(《外科證治全生集》)陽和熟地與鹿膠,薑桂麻黃白芥草,陰疽漫腫色不變,溫補通滯功獨超。主治:陰疽。患處漫腫無頭,酸痛無熱,皮色不變,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脈沉細。功用:溫陽補血,散寒通滯。方解:君:熟地———溫補營血。鹿角膠———溫腎助陽,填精補髓,強壯筋骨。

臣:薑炭、肉桂———溫經散寒,通利血脈。佐:麻黃———發越陽氣,開泄腠理以散寒。

佐使:甘草———解毒,調藥。

陽和:指春天溫暖和煦之氣息,喻本方之功猶如仲春陽和之氣升而自可驅散陰寒之滯。

重用熟地:本方證之形成主因素體營血虧虛,故方中熟地用量獨重。

使用注意:癰瘍陽證、陰虛有熱及陰疽已潰者忌用。

透膿散(《外科正宗》)透膿散中有黃芪,歸芎山甲與皂刺,益氣養血潰膿毒,臨服入酒效更捷。

主治:癰瘍成膿。內已成膿,不易外潰,漫腫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