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僅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以形式主義反對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現象也不鮮見。正如當年的“四菜一湯”規定最後被一些人搞成數字遊戲,如今又出現了“三公”消費換馬甲、穿“隱身衣”等現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製度再嚴格,總有人想方設法鑽空子。正如有網民指出,規則的製定者在研究製度如何形成約束時,一些受約束的人也在研究如何逃避約束。因而,各級黨組織唯有深刻領會、紮實貫徹習總書記的指示,“抓常、抓細、抓長”,才能徹底遏止以形式主義反對“四風”,讓政策比對策跑得快。
可喜的是,隨著作風建設的深入人心,廣大黨員群眾對搞形式、走過場的招數已經心明眼亮,成為改進作風的強大監督力量。“什麼是作秀,什麼是真正聯係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任何的花拳繡腿、表麵文章,或許可以蒙蔽一時,但遲早會露出破綻,決不可能長期蒙混過關。記得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中,某單位負責人向督導組彙報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時聲稱,10年來與下屬談心3268次。當督導組對如此精準的數字提出質疑並要求解釋時,該負責人無言以對,當場露出馬腳。而最近有地方反映,有的領導幹部為了“防範”督導組了解真情實況,采取提早打招呼、搞預演等“偽事”,試圖粉飾太平,結果卻被群眾給頂了回去:“我又不是三歲小孩,難道說什麼話都要你們教?”這說明,在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已經大為改善的今天,那些熟稔形式主義的幹部試圖通過搞形式、弄名堂來搗漿糊,也並不那麼容易了。抱著僥幸心理的這些幹部,要認清大勢,丟掉幻想,勇於解剖自己,敬畏民意、體察民情、順應民心,把群眾的急難險重之事抓緊抓實抓好,才能贏得黨和人民的信任。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下麵的幹部隻是希望上級領導聽得舒服、看得滿意,而上級領導也樂意“享受”,卻不去了解群眾的切身感受,形式主義就必然難以禁絕。可以說,凡是形式主義滋長的地方和部門,領導幹部的作風肯定有問題,老百姓的滿意度自然不會高。作風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幹部隊伍中的形式主義痼疾,必須旗幟鮮明,決不容許形式主義的各類變種滋長。
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落實到日常工作中、體現在具體行動上。有習總書記的一係列重要講話為思想武裝,有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作風建設一定能夠破解“改進——回歸——再改進——再回歸”的循環怪圈,教育實踐活動決不會做成夾生飯。我們一定能夠以紮紮實實的成效取信於民,夯實我們黨的執政之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內生力量。(文/慎海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