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摘編
作者:張傳香等
黨報微博成為編輯記者發現新聞熱點的重要途徑。黨報微博通常隻被母體黨報作為獲取新聞線索的重要來源,並用來豐富報道內容的一種重要途徑。隻是作為手段存在而不是目的,這也成為黨報微博發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黨報微博要注意打造親和形象。黨報微博從背景設置到回複轉發所運用的語言應更有人情味,服務應更到位。這種親和力不但對媒體自身有利,還有利於塑造政府部門以及政府官員親民形象。黨報不僅要把微博作為新聞發布的渠道,還應通過精心的策劃和組織,將自身的微博打造成公共交流的平台,使其與新聞報道更好地相互嵌入和融合,全麵立體塑造親和形象,形成受眾凝聚力。
黨報微博要注意找準輿論興奮點。黨報微博要善於在現實生活中挖掘和發現有意義、有價值的信息,通過揭示新聞背後的新問題,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做到覆蓋更全、站位更高,論社會萬象緣事而發、因事抒懷,主動抓住社會熱點,自覺展開觀點交鋒。黨報追求話語主動權,還要充分汲取外界媒體一些有參考價值的輿論視點、言論聲音,拓展黨報微博的傳播力。
(張傳香/《傳媒》)
互聯網時代
如何“接地氣”“捉活魚”
需要我們坦誠、直率而不浮於表麵。攝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做媒體同樣如此:如果你報道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紮得不夠深。隻有真正走進廣闊的田野、紛繁的社區、偏遠的山村,走進百姓的生活,從每一個普通人的切身感受進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動人們的內心;隻有站穩群眾立場、貼近群眾需求,積極回應百姓關切,從普通人的故事出發,折射一個全局性的社會問題,方能令人信服。
需要我們銳利、深入而不止於片麵。要敢於深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彰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勇氣、膽識;把握正確方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共同破解熱點難點,凝聚發展的信心和力量。
需要我們開闊、靈活而不囿於頑念。一方麵,新聞工作者要善用中國嶄新的實踐創造的新道理、新論述,善用中國發展變化的客觀事實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用新的理論語言,解釋說明繁雜的社會現象和問題;另一方麵,更要善用群眾喜愛的形式闡釋理論觀點,架起溝通的橋梁,以清新文風和創新的表達推動大眾化傳播,形成“感性政治傳播”和“理性政治傳播”的互濟,作品才能多一些泥土的芬芳、多一些充滿生命力的“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