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的總控模塊分為七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土地需求預測子模塊,細分為社會經濟發展仿真和土地利用需求預測。第二大部分是土地結構優化子模塊。細分為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土地利用分區布局。第三大部分是土地利用評價子模塊,細分為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和土地利用效益評價。其中,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又分為三小部分,城建用地適宜性評價和農業用地適宜性評價以及工業用地適宜性評價等。第四大部分是土地計劃管理子模塊,細分為土地利用價格評估和土地利用審批控製等。其中土地利用審批控製又細分為四部分,土地利用片號識別、土地利用模糊識別和土地利用交通識別以及土地利用地域識別等。第五大部分是土地動態監測子模塊,細分為土地利用數據維護和土地利用信息查詢等。其中,土地利用數據維護分為土地規劃數據維護和土地評價數據維護以及土地狀況數據維護等。第六大部分為土地圖像分析子模塊,又細分為土地屬性圖像互查和土地專題圖分析等。第七大部分為係統輔助服務子模塊,又細分為管理政策法規查詢和係統操作指南等。
3.2土地利用規劃係統的作用
其中以第一大模塊為基礎,針對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動態仿真。其作用是預測發展趨勢並且能夠合理的進行土地資源分配。第二大模塊為前提,針對土地分配等是否合理做出適宜性評價的過程。其作用是對圖例利用的結構問題進行總體的分析。第三大模塊為根本,對土地適宜性與結構相結合,形成整體的分析。第四大模塊為主要執行,確定土地價格,識別用戶等等,以實現土地的最優利用。第五、六、七大模塊作為輔助工作,把我土地使用情況,並且根據地質問題或使用問題及時進行維護,主要運用軟件工程技術中的圖像把各種信息更加清晰明了的呈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分析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不要浪費資源,要合理性、適宜性、科學性的進行綜合使用。要充分的利用軟件工程對土地進行係統的規劃,確定土地利用規劃的係統方法得以更好的實施。
4結束語
在土地利用規劃設計中,一定要保證土地的科學性、動態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同時還要保證其使用性。要明確土地的利用放向還要分析整體布局。將主要部分進行係統分析與優化。借助周圍自然條件與社會環境等,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同時提高社會的收益,保證經濟收入與生態環境無汙染相結合。按照整體的工程結構來為未來勾畫藍圖。
參考文獻
[1] 曲凱,李新運.基於GIS的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信息係統的設計[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1):49-53.
[2] 陶文星.基於GIS的土地利用規劃信息係統設計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06.
[3] 楊磊,張永福,王伯超等.基於GIS技術的城鄉土地利用規劃支持係統[J].新疆農業科學,2008,45(2):26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