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珠海航展掠影

少年軍校

作者:司古

脈動的“中國心”

長期以來,航空發動機始終是製約中國航空裝備研製的瓶頸環節,越來越多的國人對發動機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多數人隻是質疑甚至指責,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中國的飛船都能遨遊太空,為何航空發動機遲遲不能過關?這是一種廣為流傳的論調。筆者不想過多解釋航空發動機與航天技術在複雜程度和技術要求方麵的區別,但有一個實例也許可以說明問題,那就是在今天的世界上,能夠製造核武器的有近20個國家,能夠發射火箭的也遠超過10個,但能夠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隻有5個,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即美、俄、英、法和中國。

2012年中航工業發動機展台上,出現了兩款過去從未公開亮相的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一款名為“岷山”,另一款名為“九寨”。“岷山”顯然是中國未來高級教練機和輕型攻擊機的動力係統,而“九寨”則可用於中型乃至更大的無人機。

去年11月12日上午10時許,就在中國航空館現場舉行了一個簡短卻莊重的揭幕儀式,隨著環形帷幕的升起,一個國產大涵道比商用渦扇發動機全尺寸金屬模型閃亮出現在媒體眼前。這台發動機擁有近2米的風扇葉片,葉片采用國際流行的寬弦、複合彎掠技術,透過剖開的窗口可清晰觀察到內部精密的多級高壓壓氣機、分級供油燃燒室、兩級高壓渦輪等核心部件,表明該發動機具有高壓比、低汙染等新一代民用渦扇發動機的典型特征。這就是作為未來國產C919大型客機動力選型方案之一的“長江”1000A。目前C919還主要使用國外發動機,但這種情況必須在未來改變,中國飛機應該配上中國自己的發動機。“長江”1000A可謂肩負眾望。

此外,作為直升機動力裝置的渦軸8C發動機,麵向工業能源的中低熱值燃料126兆瓦級R0110燃氣輪機,車載機動式燃氣輪機發電機組,以及兩款小型活塞發動機都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展品足以說明,中航工業航空發動機全譜係已經基本形成,並且已經從軍用飛機動力延伸到民用航空動力,再拓展到工業能源和機動應急能源領域。中國航空動力產業的大戰略正在形成。

無人機,小東西大亮點

早在航展開幕之前,中航工業“翼龍”無人機就已經受到國內外密切關注,它的停放區周圍總是圍著許多觀者。與以往的珠海航展不同,此次中航工業拿出的不再是模型,而是“翼龍”實機。僅從外形上看,就能判斷出“翼龍”是一種“察打”一體的中型戰術無人機。該機采用活塞發動機加螺旋槳推進,大展弦比機翼確保了中長航時性能,續航時間可能達20小時,後部采用V形尾翼,便於起降作業。“翼龍”翼下可掛載輕型精確製導武器,對地麵目標實施打擊,如果更換任務載荷,還可完成戰場偵察、目標指示、精確打擊、毀傷效果評估四位一體的閉環作戰係統。“翼龍”可用於海防、邊防、反恐和局部衝突中信息保障和快速打擊,也適用於地區常態偵察監視,還能擴展使用到搶險救災、地質勘察、海洋巡視等諸多領域。據透露,“翼龍”已在國外進行過多次飛行表演,目前已有兩個國家購買了該機,具備不錯的出口潛力。

另一些無人機模型更有說服力。小巧的涵道旋翼式“旋風偵察兵”,無疑算是小型前線戰場無人機的典型代表,它能在複雜環境特別是城市作戰條件下,完成近距戰場偵察並實時回傳信息,一般隻需要兩人就能攜行和操作。另一款采用隱身設計的雙發飛翼布局無人機“鷂鷹III”也非常有趣,它采用兩台推進式螺旋槳發動機作為動力,機首下方安裝光電觀瞄轉塔,腹部下方設有偵察雷達,後機身下方設有全內藏式武器艙。

中國飛機令人矚目

去年珠海航展期間展出了殲8D、殲10(八一表演隊)、殲轟7A、轟6、“梟龍”(巴基斯坦空軍)、直8KA和直9WA等展品,室內展館軍機展區各種戰鬥機、教練機、無人機、運輸機、特種飛機等模型及機載武器,更是全方位展示了中國航空企業的技術實力。

中國展館軍用飛機展區最外側,陳列著一架具有隱身外觀的新型戰鬥機,該機乍看上去,與不久前網絡上流傳的所謂殲31十分相像,但細觀又有些許不同。雖然同為雙發、雙外傾垂尾加內置武器艙設計,但該機在機身後部特別是兩台發動機噴管結合部與網絡照片差異較大。關注軍機的觀眾猜測,該模型可能體現了國產中型雙發5代機的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