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

能清血分鬱熱,用於溫熱病熱人營血,身熱斑疹舌絳,以及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並配伍犀角、地黃,即犀角地黃湯;治血熱發斑還可配紫草、玄參等。

善活血行瘀止痛,用於血滯經閉、痛經,可與當歸、丹皮、川芎等配伍;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可配以桃仁、乳香、血竭等。本品又能涼血祛瘀而散腫消痛,用於癰腫瘡毒,紅腫熱痛,可配伍金銀花、黃連、蚤休等,如奪命丹。

還能清肝泄火,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常配菊花、夏枯草、決明子等藥;用於肝鬱化火之脅痛,可配伍柴胡、香附、山梔等藥。

此外,本品亦可用於熱淋、血淋及熱痢帶血等血熱證,多配入相應的方劑中。

五味子

[釋名]

初春生苗,紅蔓沿喬木而生,葉尖而圓三四月份開花,七月結食,因其皮肉甘酸核半苦成,故稱五味子。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幹或蒸後曬幹,除去梗及雜質,生用或經醋、蜜拌蒸曬幹用。

[性味]

味酸,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

斂肺滋腎久咳虛喘;生津斂汗遺精滑精,久瀉不止;寧心安神心悸、失眠、多夢。本品五味皆俱,唯酸獨勝,雖日性溫和,但能滋潤。上斂肺氣而止咳喘,下滋腎水又善固澀。內能生津寧心,外能收斂止汗。適用於肺虛久咳、腎虛喘促、津傷口渴、自汗盜汗、遺精滑精、久瀉不止,以及心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多夢等證。又,本品素有南北之分,以北五味子為常用。

[附方]

治肺虛久咳:可與罌粟殼同用,如五味子丸。

治腎虛喘促:可與六味地黃丸同用,如都氣丸。若配伍辛溫宣散之品,也可用於肺寒咳嗽,如五味細辛湯,以本品與細辛、幹薑等溫肺化飲之品同用,治肺經受寒、咳嗽不止。

生津斂汗。適用於津傷口渴、自汗盜汗等證。尤宜津傷口渴多汗者:以之與人參、麥冬同用,即生脈散,可治熱傷氣陰之心悸脈虛、口渴多汗。

以之與柏子仁、人參、牡蠣、麻黃根等同用,可治陰虛盜汗及陽虛自汗,如柏子仁丸。

取本品斂氣滋腎生津之功,又可用於消渴證,常與生黃芪、生地、麥冬、天花粉等益氣生津藥同用,如黃芪湯、玉泉散等。

補腎固精。又能收斂止瀉:治遺精滑精,單用熬膏服即效,如《醫學入門》五味子膏,若與桑螵蛸、龍骨、金櫻子等補腎固精藥配伍,則療效更佳。治久瀉不止,常與澀腸止瀉、暖腎溫脾藥同用,以增強藥力,如四神丸,即以之與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同用,治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日久不愈。

斂氣滋陰。寧心安神,虛性的心悸、失眠、多夢者用:如天王補心丹,以之與生地、麥冬、丹參、棗仁等同用,治心腎陰血虧虛之煩心悸、失眠多夢。亦可單用本品製成酊劑服用。

鬱金

[釋名]

鬱金、苗似薑黃,花白質紅,秋末抽莖,心麵無實根呈紅黃色,有香氣,很受人喜歡。

[采集加工]

秋冬兩季植枯萎時采挖,洗淨,除去雜質,人沸水中煮透,曬幹。切片,生用或醋製用。

[性味]

味辛、苦,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

破瘀行氣,血瘀氣滯所致多種病症;清心解鬱,熱病神昏,癲癇發狂;涼血止血,肝鬱化火或血熱有瘀出血症;利膽退黃黃疸,結石症。本品辛散苦降,寒能清熱,入血分能涼血行瘀,入氣分可行氣解鬱,為活血行氣涼血之要藥。既善破瘀止痛、涼血清心,又能舒肝解鬱、利膽退黃,還能止血。所以可用於血瘀氣滯之胸脅疼痛、經行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肝鬱化火或血熱有瘀之血出證,以濕熱黃疽等證。近年用治肝膽或泌尿係結石有效。

涼血止血,治肝鬱化火或血熱有瘀之吐血、衄血、尿血、婦女倒經等出血症,常與生地、丹皮、牛膝等同用,如生地湯。

利膽退黃,治濕熱黃疸尿赤,常與茵陳、梔子、黃柏、大黃等同用。用治肝膽及泌尿係結石,常與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