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乳癰初起未潰:橘核(略炒)五錢,黃酒煎,去滓溫服,不能飲酒者,用水煎,少加黃酒。
治腰痛:橘核、杜仲各二兩。炒研末,每服二錢,鹽酒下。
治酒上風,鼻上赤:橘子核(微炒)為末,每用一錢匕,研胡桃肉一個,同以溫酒凋服,以知為度。
肉桂
[釋名]
又叫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屬樟科。常綠喬木,高四五丈。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栽培。
[采集加工]
8~10月間。
[性味]
性熱,味辛甘。
[功效主治]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腰膝冷痛,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附方]
治腎氣虛乏,下元憊冷,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麵色黧黑。不思飲食: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幹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雲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治嘔惡膨脹,翻胃噎膈,怯寒畏冷。臍腹多痛,大便不實,瀉痢頻作,小溲自遺,虛淋寒疝: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製)四兩,杜仲(薑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製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二丸,以滾白湯送下。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霍亂嘔吐,髒腑不調:甘草(銼,長寸)三十斤,幹薑(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兩,肉桂(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幹薑同炒,令薑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淨,後人桂一處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華水調下,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治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薑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樸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久寒積冷,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穀不化:蓽茇、肉桂各四斤,幹薑(炮)、高薑委各六斤。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
治九種心痛,妨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
治濡泄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幹薑(炮)、赤石脂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服。
治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桂心四兩,生薑三兩,吳茱萸二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人行六七裏,一服。忌生蔥。
治奔豚疝瘕衝築:肉桂、幹薑、小茴香各五錢,牡丹皮、木香、檳榔各二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治真寒腰痛,口舌青。陰囊縮,身戰栗:肉桂三錢,附子三四錢(急則用生附子),杜仲二錢。熱服。
治產後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產後餘寒,下痢便膿血赤白,腹痛時時下血:桂心、甘草各二兩,白蜜一升,幹薑二兩,當歸三兩,赤石脂十兩(綿裹),附子一兩(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蜜,再沸,分三服。
治小兒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分。上為末,自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
治小兒睡中遺尿:官桂(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爛,丸如綠豆大,溫湯送下,日三服。
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粗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薑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
治打扒傷破,腹中有瘀血:桂心、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升。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治牛皮癬:官桂、良薑、細辛各五分,斑鼇十個(研碎)。白酒三兩,浸漬七天,每天震搖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濾取清汁,為緩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將患處用溫水洗軟,再用藥水塗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飲酒和吃刺激性食品。
山荼
[釋名]
高的一丈左右,枝幹交加,葉很像茶葉而且厚硬有棱,中問寬而闊,兩頭尖,正麵呈綠色而背麵呈淡綠色,深冬時開花,紅瓣黃蕊。
[采集加工]
山茶嫩葉炸熟,水淘洗後可以吃,也可以蒸熟後曬幹作為飲料。
[功效主治]
主治吐血、衄血、腹瀉、便血。
[附方]
治痔瘡出血:紅山茶花6克,地榆炭12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天。
治哺乳婦女乳頭皸裂:紅山茶花適量。焙幹,研極細末,麻油適量,調塗患處,每日3-5次。
治咯血:紅山茶花50克,白及30克。將山茶花瓦上焙焦,並將白及用沙炒脆,共研細末,每服9克,紅砂糖調開水送服,每日服3次,連服3~5天。
治細菌性痢疾:紅山茶花6克,鐵莧菜20克,地錦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7天。
治小麵積燙火傷:山茶花適量。烘幹,研細末,麻油調塗傷處,每日3~5次。
治鼻衄、外傷出血:山茶花適量。焙幹研末,備用。用時外灑患處。
治白帶:鮮白茶花、錦雞兒花各20克,鮮玉簪花、三白草各10克,白及20克,豬膀胱1個。共燉爛,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