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水陸法會(3 / 3)

觀世音菩薩說道:“此處乃是汪洋之中,距長安城有十萬裏之遙,你說那玄奘並未修煉過,又怎會在此?你仔細看看,莫要認錯了。”

惠岸仔細打量懷中之人,五官模樣與那玄奘無二,卻多了頭發,氣質也不相同,心想或許是長得相似而已,便說道:“或許是長得太過相似,以至於徒兒認錯了。”

觀世音菩薩道:“天下之大,相似之人甚多,不必大驚小怪。你且將這人送回島上讓守山人照看,我在此等你。”

惠岸領命將人送回了靈島,又轉回與菩薩一同往長安城飛去。

話說這日正好是法會最後一日,時值清晨。玄奘正在台上念唱經文超度亡魂,他渾身散發這佛門金光,這光普通人看不見,但隻要是修煉過,有些道行之人都能看見。這長安城中魚龍混雜,不乏修仙之人,皆看見了玄奘的佛光,全都暗暗稱讚。

觀世音菩薩與惠岸還未到長安城便已遙遙望見了那佛光,菩薩心覺這佛光之盛不是一般僧人能夠擁有,便速度降落城中,與惠岸變作兩個疥癩僧人來到化生寺外。

菩薩放眼一看,那台上的玄奘與方才從海中救起之人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心中微微也有些驚訝,接著她細細打量玄奘,總覺得似曾相識。忽見那佛光又盛了幾分,原來是玄奘換了一部大般若經。

菩薩看了那佛光不禁大喜,對惠安說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人就是金蟬轉世!”

惠岸一驚,隨即喜道:“恭喜師尊!”

菩薩與惠岸走之一旁,突然在那街上吆喝起來:“賣貨,賣貨咧!識貨的都來看看!”

聽到吆喝聲,頓時有不少圍觀之人轉頭看去賣的是什麼貨,卻看那菩薩與惠岸變化成了兩個穿著破衲衣,赤腳光頭的疥癩僧,又看他們一人手捧著一件鑲滿寶石的袈裟,豔豔生光。另一人持著一根錫杖,金光閃閃。

圍觀者中有僧人走出問道:“你這袈裟與錫杖賣多少錢?”

菩薩仰著頭說道:“我這袈裟值五千貫,錫杖值二千貫。”

那僧人聽言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兩間粗物怎的就值七千貫?即便是穿上就能長生不老,當即成佛,卻也值不得這麼多,且散且散,賣不成的!”

菩薩也不與其爭吵,隻是繼續吆喝叫賣。過了一會隻見有人喝道開路行至此處,來人是當朝宰相,尚書左仆射蕭瑀。他見二人在此叫賣便吩咐左右上來道:“買賣貨物有規定區域,不可隨意沿街。”

菩薩看了一眼馬上的蕭瑀,將袈裟與錫杖高舉,那蕭瑀見了覺得這兩件物品豔豔生光,金光閃閃定是寶物,便下馬來問道:“這兩件物品怎的賣?”

菩薩道:“袈裟五千貫,錫杖兩千貫。”

蕭瑀驚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袕,便是好處;若貪瀅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道:“那又何為要錢,何為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瑀聽言心內生喜,知他是好人,亦非普通人,當即禮道:“這位長老,我大唐皇帝好善,滿朝文武無不奉行,如今舉辦者水陸法會亦是為了天下亡魂超度。你這袈裟與錫杖我覺正好合適那主持法會的玄奘大法師所用,你且與我在旁稍等,皇上待會要來會場,我引你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