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財政赤字的成因及對策
財政金融
作者:劉倩雲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在經濟上都取得一定的進步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發展平台。然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財政赤字等問題。以下針對縣鎮的經濟財政赤字進行分析和探討,找出問題所在並分析對策。
關鍵詞:財政赤字 形成原因 解決對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政權的穩定。同樣,一個城市、縣鎮的發展也離不開財政經濟的發展。縣鎮財政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關係到鄉鎮政權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建設方針,就需要著重解決財政赤字的相關問題,找出成因,提出解決對策。
一、財政赤字的概述
財政赤字也稱預算赤字,是指一國的政府在一年的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製預算時收支安排所出現的出入差距。如果財政實際收入大於支出,則稱為財政盈餘。財政赤字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具體表現,在許多國家都會出現這類狀況。
二、縣財政赤字形成的原因
形成財政赤字的原因有很多,影響縣的財政赤字的因素也很多。以下針對縣鎮財政赤字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造成財政赤字的原因如下:
(一)縣鎮經濟發展落後,經濟基礎薄弱
縣鎮經濟發展和財政發展離不開關係,目前我國的大多數縣鎮財政經濟發展都存在漏洞和不足,產業發展不平衡,導致經濟發展滯後。例如在農業,工業等產業的安排上不科學,大多數的縣鎮依然以農業為主,沒有固定的工商業稅源,稅源大多來自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直接影響到財政稅收,稅收又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這樣就間接地影響到縣財政的發展,導致財政赤字。經濟基礎薄弱給縣財政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也是赤字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財政管理機製不完善
縣鎮財政赤字除了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之外,還與縣鎮財政管理機製有關,財政管理機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財政發展的好壞,政府作為財政活動的管理機構,其日常管理關乎財政的發展動向,然而一些縣鎮在這方麵存在許多不足,沒有嚴格遵循財政預算發展的相關規定。大多數的縣鎮機關隻是簡單管理,預算管理流於形式,隻是注重大致預算,忽視日常預算。例如一些縣鎮政府在財政預算大會中,隻是對年度財政預算作出大致預算,這使得年度決算的實際支出與年初預算嚴重脫離。另外一些縣鎮預算的程序出現嚴重錯誤,在級別管理中出現嚴重紕漏,下級不向上級報告,也沒有批複,使得財政預算失去了約束力。除此之外,日常財政管理的規範性法律法規也不完善,在規範管理中存在許多空缺,有些縣鎮雖然設置了法律法規,但是真正落實很難,形同虛設,這就導致財政運用上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資金流動性大。另外,縣鄉兩級財政管理體製不完善也是影響財政赤字的原因之一,財政赤字中較大部分的資金支出的決定權在於縣鎮機關人員,現在的縣鎮財政體製屬於“分灶吃飯”的體製,這就提高了財政支出基數,但由於責、權、利不統一,使得財政的日常公用經費得不到保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