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穴道按摩必讀(1 / 2)

給人按摩的注意事項

(1)受術者隻需露出進行按摩的部位,其餘部分應遮蓋保暖,以免感冒。

(2)受術者體位要得當,以推拿部位舒適放鬆為標準。

(3)施術者禁止戴戒指和手鏈。

(4)施術者要修剪指甲,以免損傷皮膚。在冬天則應先將手搓暖,以免手太涼而引起受術者肌肉緊張,感覺不舒服。

(5)按摩時應囑咐受術者放鬆肌肉,取穴要準確,用力應由輕到重,既柔和均勻又有持久力。給小兒按摩,手法應更輕柔緩和,不宜過分用力。隨時要觀察受術者神態,以受術者不會感到疼痛難受為度。

自我按摩的注意事項

自我按摩,既可以強身防病,又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且患者自身就可施行,因而受到很多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的青睞。在實行自我按摩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身心放鬆

按摩時除要集中精力外,同時要做到心平氣和,全身放鬆。

(2)取穴準確

按摩是依靠刺激穴位來疏通經絡,流暢血脈,達到健身、治病的目的。隻有取穴準確才能收到很好的療效。

(3)用力恰當

用力的大小,應以有一定的酸、麻、脹感為度。用力過小,不能起到應有的刺激作用;用力過大,既易疲勞,也易擦傷皮膚或引起不良反應。

(4)循序漸進

按摩的穴位和次數,都應由少漸多,由輕漸重。

(5)持之以恒

使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不能急功近利,持之以恒才會收到療效。

正確找尋穴道位置

按摩指導類的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體穴位標注得是否準確。因為手繪的圖與人體實際有一定的出入,所以,我們編委會注意到這個問題,用人體真圖準確地標注了人體的相關穴位,由於這些穴道在身體上沒有做特別的記號,所以,按摩前須先找出正確的穴道位置。

在按摩指導中,常根據人體各部分的長短定出一定的分寸,按寸取穴。但需說明的是:這裏的“寸”與度量衡製中的寸不同,並非表示固定的長度,因為其長度因人而異。

正如人的骨骼各異,其骨頭的長度和寬度也有不同,其穴道距離骨頭隆起處的遠近也有所差別。所以2寸是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加起來的寬幅。用手指或手掌輕輕觸摸穴道附近的皮膚所以,應用感覺舒服的方法,參考各症狀的“穴道刺激療法”和“有效的穴道處”項,找出正確的穴道位置。

不過,即使以符合自己身體尺寸法的標準,也未必即刻就能找到實際的穴道。想要找尋正確的穴道位置,可用以下方法找尋。

1.以手指或手掌輕輕觸摸穴道附近的皮膚。如果感覺粗澀不光滑,或有小皮膚疹、雀斑、黑痣,就用拇指和食指輕捏此部位。這時,應該有異於其他皮膚的痛感。

如果覺得粗糙、幹燥異於他處,則輕輕抓一抓此處的皮膚

2.假如感覺疼痛,即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輕施力(1~2千克的壓力),疼痛會更顯著。

3.如果用手指按壓刺激該處並不覺得痛,即表示並非穴道位置,必須再細心按壓其四周,找尋有痛感的點。

4.找到有痛感的地方,再稍微施力(3~5千克的壓力),如果覺得痛感會上下移動,而且按壓地方有類似疙瘩或筋的硬塊,那就是穴道的正確位置了,也就是有療效的穴道。

抓起來會痛的話,就輕輕按壓這裏。假如沒有感覺到疼痛,則仔細按壓其周圍找出痛點,然後再稍微用力按壓。如果感覺疼痛上下移動或有酸痛感,即表示此處為“準確的穴道”。常用的指壓、按摩手法1摩擦用手緊貼於刺激部位施以適當壓力摩擦的方法,是最常見的刺激法。此法借助碰觸或壓迫的刺激,可有效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在皮膚方麵,由於感受調和、血液循環良好,使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及皮膚呼吸旺盛,增強抵抗力,所以能保持肌膚永遠年輕。同時,此法也是對循環器官障礙有療效的方法。麻痹疲勞引起的手腳冰冷、麻木、浮腫和肌肉疲倦等,隻要施以局部的摩擦,即可減輕症狀。依刺激的部位不同,分別使用下列方法。

①手掌摩擦

將手掌緊貼於身上,再用整個手掌施加適當的壓力摩擦。適用於刺激背部、腰部、腹部、上手臂和小腿等大麵積部位。

②拇指摩擦

用拇指腹摩擦主要目的是刺激手指或腳趾、手背、腳背、骨之間等麵積狹小的部位。

③拇指和食指摩擦

用拇指和食指夾著摩擦是刺激手指和腳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