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做好與政府部門合辦的廣播節目(1 / 2)

如何做好與政府部門合辦的廣播節目

聲屏世界

作者:徐宏

[摘要]政府部門與廣播合辦節目的形式主要有:以解決問題為主的“民聲熱線”、以傳播資訊為主的公益廣告等方式,而廣州廣播電視台廣播新聞部經過認真研究,探索出合辦廣播節目的一條新模式,並獲得成功。總結新模式,可以為合辦節目的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道路。

[關鍵詞]廣播節目 合辦節目 模式

《政協委員話民生》節目是由廣州市政協與市廣播電視台廣播新聞部聯合打造的一個民生節目,旨在為公眾參與公共事務提供一個新渠道,為政協委員與市民建立一個直接、麵對麵的溝通平台,同時,為政協委員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責提供新的方式。隔周周一下午五點到六點播出。節目是以“聽眾互動”為特色,聽眾可以撥打節目熱線參與話題的討論,通過百姓的經曆,提出的疑難問題,由嘉賓在節目中現場解答,並為其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建議。

節目自2008年5月12日開辦至今,收聽率一直穩居省市各檔節目前列。在本台其他頻道的同時段節目中,長期保持在收聽率第三的位置;與全省同時段各檔節目相比,該節目收聽率也長期保持前五位。

作為一個與政府部門合辦的廣播節目,其成功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圍繞中心。傳播溫暖、傳播科學

1、節目圍繞宣傳單位的中心工作,結合群眾訴求,加強思想引領,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節目準確把握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特征,堅持傳播“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為全麵深化改革,增創發展新優勢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節目在策劃時主動適應新常態帶來的趨勢性變化,借助政協委員在各行各業的廣泛代表性,報道當地在發展先進製造業,發展總部經濟和新業態服務業等領域所取得的新進展,並且結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前謀劃,精心布局。

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把“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回答了在當今中國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2015年的節目根據熱點,適當增加邀請法律界別的委員參與次數,關注“法治建設”中政協工作發揮的協商民主作用。

2、傳播正確的思想,傳播真正的科學知識

該節目設置在每天電台收聽率最高峰的時段,也是電台改進廣播公益宣傳模式的有效嚐試。以往機關單位在電台的公益宣傳都以情景短劇、公益廣告為主,而該節目則大膽創新,將廣告、情景短劇改為“委員與聽眾直接互動”模式,既宣傳了政協工作,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供媒介平台,同時也為公眾參與公共事務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傾聽民意,關注民情,傳播正確的思想,傳播真正的科學知識,對節目尤為重要。

在當今社會熱點頻出、突發事件成為常態的情況下,節目更秉承社會責任,借助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能力,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市民,傳播正能量,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惠民實事的新期待,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經濟事務的參與權和表達權,滿足社會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以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群眾情緒,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貢獻。

二、加強策劃,平衡報道

1、理性思考強策劃

廣播的采編播是一個係統,係統的靈魂是新聞理念,而最能充分反映新聞理念的環節首推新聞策劃。因此,打響節目品牌,提高節目質量,一定要加強策劃。有價值、有質量的節目,一定要具備曆史的縱深感和滿足公眾對信息的全麵把握的立體感,因此,節目注意籌集各種調研的資料,集中各方優勢讓節目更深入、全麵、客觀、平衡。比如每年兩會的報道,節目就結合熱點,抓住社會焦點、難點,進行精心設計、深入采訪,以此打造媒體品牌,建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麵對熱點問題,節目也要敢於發聲、策劃聚焦民生實事的話題、著力反映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增進政協委員和群眾的密切聯係。

2、精心組織講平衡

平衡報道是新聞傳播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當人們各持異議的時候,雙方均應享用平等的機會讓公眾聽到自己的意見”,節目在麵對爭論性話題時,永遠爭取把爭論雙方的觀點都反映出來,在客觀、公正、全麵報道的基礎上,做到主客觀的平衡統一,這是新聞的原則,也是一個媒體、一個節目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標誌。特別是在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今天,平衡報道顯得更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