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情書這件小事(1)(1 / 3)

愛我少一點,愛我慢一點,愛我輕一點,愛我久一點。

讓我在習慣與你的平凡日常中,一不小心攜手老去。

情書這件小事

曾經悄悄地關注過初戀的微博,千年一遇地更新一下,從朋友那兒聽說,她應該過得不錯。

今天心血來潮去看了一下,發現之前更新了一條:

翻出這些高中時收到的情書,看完以後還是哭了,不管結局如何,我想高中時候的他是真的喜歡我的吧。終於下定決心燒了它們,祭奠最美好的初戀……從此以後,一心做好別人的妻。

配圖是一堆被燒毀的信紙。

我盯著電腦發愣了好久,青澀的回憶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

至今我寫過三次情書,她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熾烈單純的一次。我從沒想過有回複,也從沒想過會跟她交往,我早知道我們不是一類人。

她是我小學、初中的同班同學,一直沒什麼交集,高中時候的她,成績經常全校第一,清高孤傲。

而我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多愁善感,困在自己的小世界裏鬱鬱寡歡。

我說不出來我是怎麼喜歡上她的,也許隻是因為一次偶然的公交車上閑聊。她那顆好吃的話梅糖,於她隻是無心之舉,卻無端地溫暖了我一個冬季。

隻是一顆話梅糖,於我卻更像是一種施舍和鼓勵……

喜歡上一個人是什麼感覺?最原始的感覺大概是覺得自己配不上她。

我不敢跟她搭話,像個犯事的小賊一般隻敢偷偷張望,在夜深狗吠的某晚,我突然想到我還有一個寫文章還不錯的優點,於是想到了寫情書。

總之,後來我就瘋狂地寫起情書來,從來都是匿名,一個月一封,偷偷塞到她所在班級的信箱裏。

每次寫信和寄信的時候,我都覺得活著特別美好,喜歡一個人的感覺特別美好,就像一葉輕舟在江上漂泊,突然風和日麗,可以看到前進的方向。

就這樣,持續了整個高三,每次寫情書時,我都要搜遍古今中外各路名家情詩,聶魯達、拜倫、王小波都是那個時候開始接觸並喜歡上的。

每個周六的晚上,在台燈下小心翼翼地抄寫自己反複確認的原稿,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寫在精心挑選的信紙上,偶爾會放點花瓣,好像禱告一樣虔誠地擺放好,然後偷偷想象她收到信後的神情……

於最初的我而言,愛情更像是一種神聖的儀式……

我以為這是一個秘密。

高考完發布成績那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喂”了半天正要掛。

對方說:“我一直知道是你。”

我一驚:“是你?”

“你要去哪所學校?”

我說:“本地的×大。”

她那邊沉默了一會兒,道:“謝謝你的……信。其實你很不錯的,我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而且我……已經報了外地的×大……”

我笑笑:“挺好,你本來就很優秀。”

“所以……”那邊欲言又止。

“我知道,我沒有多想什麼。”我說。

“還是……謝謝。”說完就掛了。

有時候從喜歡上一個人開始,我們就已經失戀了。沒有告白,沒有牽手,沒有擁抱,沒有……通通沒有,而我卻覺得愛了好久,好像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愛著這個和我沒有什麼交集的人。

至於後來的故事,已經錯過了在對的時間重新遇到對的人的時節。

於我,是殤;於她,是傷。

寫給她的那麼多情書裏,我印象最深刻的始終是聶魯達的那句: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絕望而驕傲。不求任何回報。

在日本第一年的平安夜,我打開郵箱,發現了一個蘋果和一封信。

小岩井:

你好,我其實不太認識你,你也肯定不認識我,我們有過幾次擦肩而過,想必你都不會記得。有一天,學校組織一起去××神社,你穿著我喜歡的白襯衫,在逆光的樹影下站在飛舞的鴿子群中,幹淨瘦弱,卻又溫柔隨和。隻為那一刻的心動,我想說寫這封信的時候,我是喜歡你的。祝你平安夜快樂。

我站在郵箱前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手拿著蘋果,始終懷疑這是一場惡作劇,然而心中軟綿溫馨的感覺始終難忘……那一刻,我終於明白曾經收到我的情書的姑娘對我說的那句謝謝,原來並非隻是敷衍……

我想好好對這個人說一聲謝謝,可惜到最後我也不知道她是誰。

生命中會遇到那麼多心動的人,我們能抓住的卻少之又少,有時候覺得是愛吧,有時候又覺得隻是單純的欣賞。而情書的存在比起傾慕,更像是一種自戀,自戀那個多情又憂鬱的深夜裏,清澈而純粹的青春悸動。

西方有一個悠久而陰森的傳統,這個傳統認為愛最終隻能被認為是一種無法得到回應的東西,是一種傾慕:看到愛情得到回報的可能越渺茫,欲望就越旺盛。根據這個觀點,愛隻是一個方向,不是一個地點,達到目的,擁有被愛之人(在床上或以其他方式得到)後則會自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