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蜂膠(1)(1 / 3)

一、基本常識蜂膠的定義

蜂膠是西方蜂種的工蜂從植物體上采集樹脂並混入上額腺分泌物和蜂蠟等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天然膠狀物質。蜜蜂用蜂膠來填補蜂箱裂縫、加固巢脾、磨光巢房,以及包封入侵動物的屍體。

蜂膠是不透明的固體,表麵光滑或粗糙,折斷麵呈砂粒狀,切麵與大理石外形相似。呈黃褐色、灰褐色、灰綠色、暗綠色等多種不同色澤,具有令人喜愛的特殊芳香味,燃燒時發出乳香氣,味微苦,略帶辛辣味,嚼之粘牙。用手搓捏可以軟化。溫度低於15℃時蜂膠會變硬、變脆,易粉碎;高於36℃時質軟,有黏性和可塑性。當溫度達到60~70℃時熔化成為黏稠流體,並分離出蜂蠟。蜂膠密度隨不同植物而異,一般在1.112~1.136之間。不溶於水,微溶於鬆節油,部分溶於乙醇,極易溶於乙醚和氯仿,溶於95%乙醇中呈透明的栗色,並有顆粒狀沉澱。

1.中藥中的佳品

從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到明代李時珍所著的傳世寶典——《本草綱目》,再到現在的許多中醫藥大詞典,成百上千種中草藥被搜集整理,其中蜜蜂產品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蜂膠具備了中醫藥的所有特性:

(1)蜂膠是一種動植物分泌物的混合體,屬純天然產品,無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長期的實踐和臨床證明了蜂膠廣泛而穩定的防病治病效果;

(3)蜂膠既可單獨使用,又能與中草藥配伍,組成多種方劑,能夠有針對性地治療某些疾病。

因此,蜂膠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蜂膠的廣譜抗菌作用、抗氧化作用、消毒抗炎作用等為蜂膠治療眾多疾病奠定了基礎。

2.珍貴、天然的藥品

蜜蜂居住的空間狹小、陰暗,巢中溫度除冬季外一直都維持在34℃左右,相對濕度高達40%~80%,加之巢內還有營養豐富的蜂蜜、蜂花粉和蜂王漿等,非常適合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也令老鼠、蜥蜴等小動物垂涎。

可是蜜蜂卻能防止自然界中各種病菌在蜂巢內生存繁殖,保持巢內不發黴,使營養豐富的蜂蜜、蜂王漿和花粉保持長期新鮮、不變質。因而,更突顯了蜂膠的珍貴,那麼它們是怎樣做的呢?

自然界某些樹木中可以滲出某種含有抗菌成分的膠狀物——樹脂,蜜蜂將這種物質采回,再輔以自己的唾液和蜂蠟,製成蜂膠,然後塗滿整個蜂巢,這樣就保證了蜂巢內所有的食物、花粉、蜂王漿和蜂蜜在無菌狀態下的新鮮,蜂膠還可以維持蜂巢內的清潔衛生,從而保證了蜜蜂的健康生存和繁衍。

因為蜜蜂居住地的不同,其采集植物的種類、地區、季節不同,所以蜂膠顏色也各不相同。例如,四川地區主要的膠源植物為油菜,則蜂膠顏色為黃色。

將蜂膠譽為黃金,確實把蜂膠的數量之少,品質之珍比喻得恰如其分了。據統計,一個5萬~6萬隻蜜蜂的蜂群,一天僅能生產0.2~1.2克蜂膠,一年一個蜂巢可采集的蜂膠塊平均也僅為150~200克,可見蜂膠的珍貴。我國年產蜂膠約300噸,其中,一半以上出口至日本。

蜂膠的形成過程

蜂膠原料——樹脂,在自然條件下非常堅硬、黏稠。蜜蜂采集時僅憑撕咬是無濟於事的,必須先自其上顎分泌一定量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液體,將之噴灑在樹脂表麵,很快便使樹脂變得鬆軟,隨即用上、下顎咬下一小點,兩前足把持住,將之搓揉成光潔的小團,經中足傳遞到後足抓住,如此一個又一個,一次又一次的采收、盛裝,直到裝滿為止,回到蜂巢卸下再進行加工製作。

將樹脂帶回蜂巢卸載時,仍需加入分泌物,之後還要反複加工,主要是通過咀嚼,混入多種分泌物,使之發生質的變化,最終成為具有藥用功效的蜂膠。

各種蜂產品之間的區別

蜂蜜是蜜蜂將采集的花蜜加工轉化而成的甜物質,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還有其他一些營養物質。蜂花粉,是蜜蜂采集的花粉粒經蜜蜂加工而成的花粉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酶類等,是蜜蜂的蛋白質食物,也是蜜蜂分泌蜂王漿不可缺少的原料。蜂王漿,則是蜜蜂通過其頭部的營養腺分泌出來的奶油狀物質,是工蜂供奉蜂王的食物。而蜂膠,則是蜜蜂把從植物芽等部位采集來的樹脂,再加入自己的分泌物加工轉化而成的膠狀物。可以這樣說,蜂蜜、花粉是蜜蜂的日常食品,蜂王漿是蜜蜂的特殊食品或強力滋補品,蜂膠則是蜜蜂的藥品。

我國蜂膠產業的現狀

目前,我們國家早已成為世界上蜂膠生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國內蜂膠市場的開發剛剛起步,雖有少量蜂膠產品在國內上市,但由於宣傳力度不夠,蜂膠製品在國內還沒有形成氣候。從蜂膠生產發展潛力看,中國在國際上有無法取代的作用。蜂膠高產蜂種的培育和推廣、無汙染蜂膠高產采集機的研製和使用、蜂膠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的實施,將把我國蜂膠生產推向一個新水平。從國內外市場潛力看中國蜂膠產業的發展,蜂產品作為食品、保健品、藥品、日用化工的重要原料,在未來世界有廣闊的市場。目前,我國每年蜂產品產量的一大半用於出口(包括原料及加工成品)。國內蜂產品消費水平目前還很低,每人每年蜂膠的消費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