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養生之道是什麼?
曾國藩(1811~1872),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他的思想,對近代中國曾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毛澤東1917年也曾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蔡鄂於1911年從曾國藩、胡林翼的著作中輯錄論兵言論,分類成章,附以按語,編成《曾胡治兵評錄》,曾作為黃埔軍校教材,對軍事學術產生了一定影響。
曆史是複雜的。曾國藩其人如何評價,故置勿論,他的有些言論,卻也並非毫不足取。劉伯承元帥20世紀50年代初期曾就曾國藩家書對薄一波談過他的看法: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廢言。他的家書,也並非都是腐儒之見,其中有些見解,我看還是可以借鑒的。
曾國藩關於養生祛病的一些言論,當屬可以借鑒之類。
養生之法自然而然
曾國藩論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日懲忿,三日節欲,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日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
關於眠食。曾國藩著重指出,從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淺,卻得自然之妙。自然,即順其自然。養生亦然,治天下亦然。他還談到幾種具體的食養方法:
1.常睡不著,用熟地、當歸蒸母雞食之,大有效驗。
2.老人食補,鄉間雞肉豬肉最為養人,若常用黃芪當歸等類蒸之,略帶藥性而無藥氣,老人食之,甚有益也。
3.酒,三兩杯以養血,未嚐不可,但不宜多耳。
4.夜飯不葷,專食蔬而不用肉湯,亦養生之宜。菜不必貴,適口則足養人。
5.脾極虧,峻補則亦不甚相宜,凡五髒極虧者,皆不受峻補也。用老米炒黃,熬成極釅之稀飯,服之半年,可有轉機。老米,是儲存多年的陳米,初時氣味俱盡,衝淡和平,適於調養脾胃。若新米,煮汁則膠黏不爽,食後壅滯不消。
關於懲忿。即少惱怒,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戒惱怒何以如此重要?恐怖、鬱或生肝疾,而肝鬱最易傷人。且肝病發作,非戒惱怒不能漸漸減輕。婦女惱怒,還有礙於生產。
如何才能去惱怒?必須息心忍耐,將萬事看空。胸囊不宜太苦,須活潑潑地,養得一段生機。
關於節嗜欲。非獨食色之性,即讀書用心,亦宜儉約,不使太過。因好名好勝而用心太過,亦欲之類也。曾國藩曾具體規定其子:算學書切不可再看,讀他書亦以半日為率,未刻(十三時至十五時)以後即宜歇息遊觀。以防用心太過致病。
關於飯後步行。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三個月後,必有大效。
曾國藩關於養生祛病的思想,歸結起來,就是:宜於平日講求養生之法,不可於臨時亂投藥劑。而其養生之道,則守“盡其在我,聽命於天”二語。養生之道,奉行五事,既戒惱怒,又知節欲,已盡其在我者矣。此外壽之長短,病之有無,一概聽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計較。
畫家高桐軒的“十樂”指的是什麼?
清代畫家高桐軒總結了十條養生長壽之道,謂之“十樂”。
耕耘之樂:伏案一日,把鋤半天,既享田家之樂,又能健壯人身,又有秋收豐食之望,何樂不為?
把帚之樂:把帚掃地,洗桌淨幾,躬身舉手之勞,則塵埃盡去,地淨窗明,精神一快,樂趣則寓其中。
教子之樂:教子以詩文書畫,能以藝立身,自食其力,無憂於後,豈不快樂。
知足之樂:公卿不足為貴,而安貧樂道,吾愛吾業,豈不一樂。
安居之樂:吾所居,裏人為力作以食莊稼漢,和睦為習,居此仁厚鄉裏,不聞酷吏之嗬斥聲,亦一大樂。
暢談之樂:與野老田夫縱談天下世外事,或測天氣晴雨,或卜年景豐歉,坦胸暢談,其樂陶陶。
漫步之樂:起身散步於中庭,或漫遊於柳岸花畦,心神煥然爽朗,襟懷為之一暢。
沐浴之樂:冬月嚴寒不宜頻浴,其他三季該當常浴,活動筋脈,有健身心,乃一樂事。
高臥之樂:每至炎暑伏天,白晝不宜作課(畫),竹枕蒲席,北窗高臥,熏風吹來,五風生涼,合目養神,養精蓄銳正此時,亦勞者之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