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推進中國的製度經濟學研究
——為《科斯與中國》而作
張曙光
2010年12月29日,是羅納德·科斯教授百歲華誕。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問題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單位,在北京召開了“科斯與中國”研討會,祝賀科斯教授生日,探討科斯教授的思想理論,推進中國的製度經濟學研究。本書就是這次研討會成果的結集。
科斯教授是新製度經濟學的創始人。如果從1937年《企業的性質》一文發表算起,新製度經濟學已經產生和發展了75年,隻是由於中國國內外局勢的變故,在過去了半個世紀以後,到了1986年,科斯教授的思想才介紹到中國。當時,由於中國改革的現實需要,很快就出現了一股科斯熱和製度經濟學熱。中國學者開始運用科斯教授的理論和方法來觀察和分析中國的改革問題,研究中國的製度變遷,科斯、諾斯、德姆塞茨、巴澤爾、威廉姆森、格雷夫和張五常等人的著作譯成中文出版,中國內地也有不少有價值的製度經濟學論文和著作問世,出現了像天則所這樣以研究製度經濟學為主的學術機構,還學習科斯的方法,組織了中國製度變遷的案例研究。盡管曾經出現過一些曲折,有人把新製度經濟學當作新自由主義來批判,國內的研究也曾經有過一段沉寂的時期,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停滯、反複和回潮,一係列重大問題尖銳地擺在中國學者的麵前。這就為我們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巨大的激勵和豐富的材料。中國是一個大國,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近代以來卻落後了。改革開放迎來了一次新的機遇,成為人類曆史上一次重大的製度變遷試驗,但又發生了停滯和倒退,而中國製度變遷的成敗不僅直接關係到中國現代化的前景,而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正是從這一點出發,科斯教授也寄希望於中國和中國學者。
那麼,怎樣推進中國的製度經濟學研究呢?
首先,認真總結30多年來經濟改革的經驗教訓,看看我們是怎樣走到今天的。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失敗的?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發生的機製是什麼?其中製度經濟學的道理在什麼地方?特別是,為什麼會出現一些始料不及的後果?比如,我們從政府的放權讓利開始,為什麼得到的結果卻是一個大政府、強政府、富政府?再如,為什麼國有企業改革從包、租、賣和破產退出開始,現在卻大規模地擴張和強勢進入,其壟斷地位是如何鞏固和加強的?國有資產是如何資本化的,是如何從“為社會而生產”變成“為政府而賺錢”的?還有,現有的特殊利益集團是怎樣形成和怎樣活動的,它們在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中已經起了並將繼續起什麼樣的作用?這種總結既不能割斷曆史,也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聯係過去的60年、百多年,甚至更久遠的曆史實際,放在中國乃至世界曆史的大背景中來考察。
其次,直麵我們的社會現實,看看目前中國的市場經濟製度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哪些地方是合適的?哪些地方是扭曲的?是怎樣扭曲的?如何校正和解決這些扭曲的問題?為什麼改革至今,產權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政策變量,而不是一個製度變量?為什麼中國的民營企業不是通過建立一套製度規則來保護自己的產權,而是通過進入體製內或者在體製內尋找代理人來保護自己?為什麼我們的市場秩序如此混亂,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為了賺錢,假藥、假酒、有毒食品到處泛濫,已經大大地突破了社會的道德底線?這一切難道僅僅是秩序形成過程中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其產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內在機理是什麼?不搞清這些問題,我們就無法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