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神奇的藥性和治病原理(1)(1 / 2)

我國栽培蔥的曆史已有三千多年。兩千多年前的《禮記·曲禮》對蔥便有記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漢代對蔥的栽培已有相當研究。北魏農書《齊民要術》中,對蔥也有專門論述。

古代(中世紀),軍隊將士把蔥放在胸口當作護身符。古希臘羅馬人把蔥作為軍糧中必發食物之一,認為常食蔥可增加士兵的體力和勇氣,從而打敗敵人。古斯拉夫的士兵上戰場時,靴子裏都放三根蔥,認為可以使士兵變得更英勇。

蔥,百合科植物,別名:大蔥、蔥白、生蔥、青蔥、四季蔥和事草。其味辛辣性溫,入肺、胃經,蔥全身可入藥,具有解表散寒、通陽抑菌之功效。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記載:“蔥可除肝中邪氣,安中利五髒,殺百藥毒。”明朝李時珍說:“蔥乃釋家五葷之一,生辛散,熟悉甘溫,外實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帶須蔥白外用能散寒發汗,內服可通陽止痛,而蔥葉利尿、蔥籽強壯、蔥汁解毒。

新鮮蔥莖含大蒜素、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1、B2、C和煙酸。

蔥在我國各地均有栽植,山東章丘的“蔥中之王”一根重量可達1.5千克。

藥用功效:

1.蔥白中的大蒜素等成分對白喉杆菌、結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有抑製作用,水浸劑(1∶1)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2.蔥葉中所含的黏液質對皮膚和黏膜有保護作用;3.蔥葉所含的硫化合物有輕度局部刺激、抑菌、緩下及驅蟲作用;4.大蔥具有健胃、營養、發汗、祛痰和通乳、利尿、通便等作用;5.大蔥可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消散淤血、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抗衰老、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6.蔥的辛辣氣味能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促進脂肪分解,消耗更多的熱量,減肥作用明顯。

禁忌:蔥為辛熱之品,陰盛有火。因此,表盛多汗者不宜多食。

薑原產於東南亞東南部熱帶森林地區,我國也是原產地之一。別名:生薑、子薑、母薑、幹薑、地辛、百辣雲等。周代已開始人工栽培薑,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深知吃薑對人的好處。2000多年前的《禮記》中已有楂梨薑桂的記載。漢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生薑。孔子也主張“每食不撤薑”,把薑列為食譜中不可缺少之物。

薑為薑科植物,根莖味辛性微溫,氣香特異,入肺、脾、胃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功效。藥用可分鮮薑、幹薑和泡薑。按中醫理論,薑是助陽之品,薑含揮發性薑油酮和薑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有益於治療肝病。“家備小薑,小病不慌”,“夏季常吃薑,益壽保安康”,“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薑,百病一掃光”,“家有生薑,不怕風霜”,“早吃三片薑,勝過人參湯”。諸多民諺都反映了生薑的保健功效。《中國醫藥報》也介紹說:“天天含薑,不用開方。”

化學成分:生薑含薑辣素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澱粉、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C、磷、鈣、鐵和薑烯、薑醇、樟烯、水芹烯、龍腦枸櫞醛及按油醚等多種揮發油。

現今家家都用薑作為菜肴的調味佳品,其辛辣芳香之味可使菜肴變得更加鮮美可口,使人食欲倍增。

現代研究更加證實,薑是極好的保健食品,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硫胺素、尼克酸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其揮發油、辛酸素等對人體各係統都有一定功效。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還發現薑能預防癌症,防治膽結石。

此外生薑還具有抗衰老作用。美、日學者研究發現,生薑不僅能防止含脂肪食品的氧化變質,而且當生薑的辛辣成分被人體吸收後,還能抑製體內過氧化脂質的產生,從而起到抗衰老作用,比維生素E抗氧化更有效。

藥用功效:

1.薑所含薑辣素、薑烯酮等多種揮發油,對心髒和血管有刺激作用,能引起血管擴張和中樞神經興奮,使全身有溫熱感,出汗增多,有助於細菌毒素的排出;2.抗真菌;3.增強和加速血液循環;4.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活動,調節胃腸功能;5.滅滴蟲;6.祛風散寒,發汗解毒;7.生薑的辛辣成分能抑製人體氧化物的產生,其抗衰老作用比維生素E更有效。

提示:生薑性溫辛散,多食會口幹、喉痛,甚者引致腎髒發炎,因此陰盛內熱出血、目赤有腎疾者忌用。發黴變質的生薑不能再用,以防其黃樟素誘發肝癌、食管癌。

大蒜又名葫,別名:大蒜、蒜頭、獨頭蒜、獨蒜、葫蒜或葫等。為百合科植物的根莖,性溫味辛辣,所含大蒜辣素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於細菌性、真菌性與原蟲性感染性疾病有明顯的預防與治療作用。並且對傷風、哮喘、麻疹、驚厥等疾病也有極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