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又過了一個月,天氣竟然沒有像想象中熱得那麼快,而我的生活卻變得快了點兒。
從聲色城市澳門回到北京的那一天,天氣異常得涼爽,手裏拿著本《在路上》發呆,心想,北京,我又回來了。可是我能幹點什麼呢。當然,我原本是有個工作,但是由於道不同,讓我在回北京的第二天辭掉了。現在想起那天還有點狼狽,我從那幢大樓出來,幾乎一路小跑去了地鐵站,地鐵來之前,我四處遊走,十分不安,地鐵來了,我成功地逃跑了。
在地鐵上我望著對麵玻璃中的自己,幾乎崩潰,我覺得我很失敗,因為我選擇了放棄。幸運的是,我很快就明白了過來,我隻是放棄了一件對我毫無意義的事情,而這種放棄並非逃避。我並不需要為自己正名,就像“扣邊頭”[ 陳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創始人之一。]說的一樣,凡事,說出來就好。
畢業兩年,我混得並不太好,也不太差。我選擇了一個環境鬆散的行業,我認為我的第一份工作很好,碰到了很多很好的人,他們帶我入行,有時候能和幾個人坐在昆玉河邊侃大山,挺清雅的,那也曾是個我認為能發揮我的才智的地方,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這段經曆的可貴,並不太上心。後來的一年,我沒有找到比那個時期更好的工作環境。
這次回來,覺得自己該做個選擇了,問問自己想要什麼,真正去想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一直在你心裏,隻是,你自己從來沒對自己說過。偶爾想跟自己說,也是賊眉鼠眼,偷偷摸摸,嘰嘰歪歪的。
其實你想要的不就是所謂的“浪漫”嗎,一種廣泛的浪漫,也可以說是文藝,敏感,精神,自由,虛頭巴腦,空中樓閣。就算是這樣有怎麼樣呢,我從小就是這樣的情趣和愛好,憑什麼讓我在這個無比現實的時代放棄“浪漫”呢?而且也沒人拿槍逼著你放棄,你自己就主動繳械了?懦弱。
“浪漫”是我的思維方式,從來就是。人有選擇的權力,所以我決定,讀書去。我想這樣的生活,雖不能保證我將來一定會快樂,卻能保證我以後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