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

卷首語

作者:郭曉東

這是一句流行度頗高的中國式口頭禪,根據語境和語氣的不同,可以表達出厭惡不屑、善意規勸、詼諧自嘲等各種情緒,適用範圍非常廣泛。

這兩個字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功效:對那些看起來無法解釋的事情,給出一個簡單而又似乎可以理解的解釋。

比如,竟然有人願意花費66.8萬元,來參加北大的“天價培訓班”;比如,一位市委書記麵對公眾講話,手裏的講稿竟然是一張舊日曆紙;比如,麵對記者在礦難現場的拍照采訪,一位副市長竟然大義凜然地說:“我有肖像權!”比如,一個小鎮查出有超過300名兒童血鉛嚴重超標,而且離化工廠越近,兒童血鉛值越高,稍微有點兒智商的人都知道問題八成出在化工廠身上,可該鎮鎮長的說法卻能如此驚豔:“小孩在學校讀書,用鉛筆的時候在嘴裏咬,也可以形成超鉛。”

種種奇聞怪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在金錢和權力這兩種病菌的交互感染下,有病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說上述病狀還算是小小的傷風感冒,至少打眼看上去病因都很明顯,那麼還有一些病則撲朔迷離,讓人摸不著頭腦。

比如,一位住大別墅、開瑪莎拉蒂的90後女孩,瘋狂炫富炫了三年多,一張嘴攪得道貌岸然的人汗流浹背,攪得滿大街的老百姓揣摩猜測,攪得一個國際性組織至今頭腦不清,不然也不會在海南盛夏伏天遭災的時候,竟然給人家送去幾千條棉被。但這個女孩始終毫發無損,最近才因賭球被抓,估計也不會沉寂太長時間。她到底哪兒來的這麼多錢?哪兒來的這麼堅強的“抵抗力”?全中國人民都知道她“有病”,怎麼家裏人就不帶孩子去看看病呢?怎麼就沒有名醫給她開點兒特效藥呢?怎麼這個社會就隻是熱情地“圍觀”,卻不能幫助她把病治一治呢?至少,今後別讓她犯病犯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引起全世界的“圍觀”,讓整個中國都為之臉紅!

還有一個可愛的慈善大叔,近來也顯露出有些“病走偏鋒”的意思。從令人感動的慈善捐助、救災捐助,到用人民幣做磚壘牆、堆山,再到戴綠帽子街頭表演,帶領40多位員工到酒店吃別人的剩菜剩飯,一直到最近穿越重洋到美利堅街頭發放免費午餐和紅包,在雷鋒墓前磕頭獻花祭拜,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用“病得不輕”來評價他。

慈行善舉的作用,除了扶危濟難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感動和帶動更多的人,點亮更多的愛心。如果讓人們看到深度慈善也能成“病”,恐怕就與大愛無疆的正能量有些背道而馳、適得其反了。

郭德綱的相聲中有一個著名橋段:“你有病啊?你有藥啊?你有多少?你吃多少?你有多少我吃多少?你吃多少我有多少?你有病啊?你有藥啊……”歇斯底裏的馬拉鬆式無聊對話中,人們笑得前仰後合。

如今,這個橋段正在真實上演。麵對層出不窮的荒誕劇情,我們忍不住一次次地詢問:“你有病啊?”

然而,有多少藥可以治病?又有多少病還會發生?

又有一大串國際知名的美味不敢隨便吃了,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些年到底莫名其妙地吃過多少變質肉?這種思考的感覺,比《京城81號》還要驚悚。

說起來,關於食品安全的“病”,我們已經研製出針對性的藥劑了,我國出台不久的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是世界上最嚴厲的。可是,怎麼不見療效呢?所有人都在關切地看著,那個“病”得讓人切齒的福喜,最終會是怎樣的下場。

朱德庸說,世界上的人總括有三種:男人、女人和病人。變質肉吃了這麼長時間,霧霾吸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可能都該歸入病人的行列了。

有病,在舞台上是笑料,在生活中是恐怖。

比自己有病更恐怖的事情是:專門負責治病救人的醫生們也病了,病得也不輕。不信?那就認真讀一讀本期的《中國周刊》吧。

煩惱人人都有,醫生也不例外,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如果病人越來越多,醫生越來越少,那就會成為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的煩惱,就絕不是件小事,絕不能以旁觀者的姿態,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有病!